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反商仇富”思绪不能是台湾施政主轴

2015年01月21日 1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月21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21日社论表示,反商仇富主义古今中外皆有之,不过在现代经济结构下,每个人都可能经商致富,而这个可能性正是经济成长、生活改善的动能。但过去一年来其对当局政策的影响力,似乎有逐渐增强成为主流力量的趋势,对当前的台湾而言,反商仇富无法避免,却应该只是让改革师出有名的动力,而非政策之目的。

  文章摘编如下:

  反商仇富主义起源于少数的巨商富贾掌握了不对称的社会资源。财富集中少数商人富人,况且一般印象“十商九奸”、“为富不仁”的现象,很容易让站在财富对岸的大众心里产生“被剥削感”。然而在多数人的生活持续改善的经济起飞阶段,财富固然持续集中,但中产阶级的生活也同时获得改善,“被剥削感”的不满可能只会隐隐作祟,尚可控制。

  当经济发展受限,中产阶级集体从均富走向均贫,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时,“被剥削感”的浓度就会骤然升高,反商仇富主义就会重出江湖,占据人心。

  在民粹主义当道的台湾政治中,绝对无法期待任何政治人物能在这时候站出来,指出继续放大反商仇富主义的弊害,但反商仇富起因于“被剥削感”,而“被剥削感”又肇因于对自身生活质量以及财富分配的不满,因此让反商仇富成为当红政治语言绝对可以理解,但反商仇富后如何改善生活质量及财富分配,才是戏剧落幕后的挑战。否则单纯的搞“庶民VS财团”大战,只是继续增加“被剥削感”的浓度,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台湾没有变得比较健康。

  改善“被剥削感”的浓度需要两个分配正义。一个是财团争取资源时的分配正义,一个是“庶民VS富人”的分配正义。从高铁、大巨蛋到文创园区,这些持续改善生活质量,让台湾正式进入“已开发”地区行列的投资,都是需要花大钱的项目,除了当局本身外也只有财团才有这个能力。当局凡事亲力而为,一方面没有预算,他方面也不一定做得好(比较高铁与台铁的准点率即知),因此为了满足反商仇富当道而开倒车,不让企业参与公共建设,并非改善生活质量的作法。

  整件事的关键应在于如何透过程序,来确保财团争取公共资源时的分配正义来降低“被剥削感”。天底下没有完美的程序设计,只有不让人说闲话的程序设计,因此透明化是彰显公平公正的铁律。

  至于真正能改善“被剥削感”过浓的手段,在于“庶民VS富人”的分配正义,靠的是薪资成长及租税改革,而薪资成长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不久前国际劳工联盟指出要具体改善所得分配正义的方法,不是靠道德劝说或租税诱因,而是靠基本工资改革与集体协商权。

  总之,从程序透明、租税改革、基本工资到集体协商权改革,都是知易行难却没有新闻版面的改革,却才是举起反商仇富大旗后真正要推动的政策。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