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台湾普及智能化应用需要创新整合模式

2015年03月31日 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31日电 为了赶上这一波网络应用的发展热潮,台湾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在规划网络化相关智能应用。台湾《经济日报》31日社论呼吁,希望提供民众更有感的政府公共服务,也期望能借此带动台湾以硬件制造代工为主的通讯产业朝软件及解决方案转型。如何整合“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让相关建设能够真正落实,并避免重复投资,需要有完善的规划与多元的智慧化整合。

  文章摘编如下:

  观察目前各方的投资,不管是“中央”各部门的规划,或者是“地方”的举措,有些缺乏上位的顶层设计以及跨部门、“中央”和“地方”的整合,有些则无思考到地方本身的环境与条件,更遑论应用服务的永续商业模式。

  如何整合跨部门及“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让相关建设能够真正落实,并避免重复投资,及建设后乏人问津的浪费,或者无以为继的窘境,需要有完善的规划与配套才能竟其功,这包括试点的选择、商业模式与实证,以及招标模式的与时俱进。

  首先,试点方面,在智慧化建设应用方案的选择优先级上,除了考虑民众的需求外,为了协助产业的顺利转型,也应思考此一解决方案是否有在全岛扩大复制,进而拓展国际市场的潜力。

  在确认了相关应用之后,应邀请该参与的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进行顶层设计确立目标与策略,并做好彼此的分工与整合方向,尤其是法规及相关数据的开放,更是关键。以人民很有感的台北市公交车动态信息系统为例,透过智能手机App,一般民众即可方便查询行车时程,再也不用痴痴地等。

  不过此一系统的建置,也是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便利,因其业务不仅牵涉“中央”与“地方”,也关系到北市与新北市,更需要协调相关政府所拥有数据的开放,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也需厘清,让官员免于担忧有图利厂商之嫌,这些都是过程中需要关照的细节。

  又如目前各方认为台湾所具有的医疗优势,应有机会在未来全球智慧医疗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医疗产业牵涉多个部门,更有许多法规上的限制,让产业化的进程裹足不前。若当局能选择适当场域,提供有能力的系统整合厂商来进行智能化相关医疗服务的试炼,并主动协助解决相关医疗法规,以及有关个人资料保护等议题,相信可以加速提升台湾智慧医疗产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其次,不论是哪一种智能化建设或服务系统,在规划时就应建构有效的实证经验与商业模式,对于后续的岛内扩散或国际输出才有效益。常见当局许多建置的系统,要不是无人闻问,就是当局需要每年编列大笔经费进行维运,甚至排挤其他预算而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更重要的是,当局的招标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台湾产业转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掘适合、具规模的场域试验环境,进而培养出大型的新创业者,借此透过整体解决方案输出国际。这类整合性的智慧科技服务,需要长期的场域试验,以确保服务可行性与系统的稳定性,创新应用才可望被民众接受,也才有机会以整体解决方案输出国际。

  但是,当局为避免案件规模过大造成图利厂商,大型系统招标案多半以分标或另启新案方式发包,如此一来,优质厂商无法复制至其他区域,在不具经济规模的想法下缺乏投标动力,然而,具科技创新特质的系统,若要大规模全台施作,采取一次性发包的方式,又可能会产生瑕疵难以修正的后果。

  因此如何确保创新应用能够扩大复制,也让厂商的前期投资能够有后续扩散机会,需要招标模式的松绑与创新,才有机会培养厂商实战的经验,让多元的智慧化应用能在台湾生根,除了提升全民福祉,也可顺利将其拓展至国际市场。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