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公报:中英合作欲从“黄金年”迈进“黄金时代”

2015年08月13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13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7日宣布,根据双方商定,国务委员杨洁篪将于13日在北京同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举行中英战略对话。香港大公报13日评论表示,这对改革中的伙伴在携手造福两国人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对方的理解,中英合作由此从“黄金年”迈向“黄金时代”。

  文章摘编如下:

  对话机制:两国深化关系缩影

  中英战略对话机制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两国关系的逐步提升。2004年5月,中英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及定期会晤机制。2005年,首轮战略对话在伦敦举行。2009年初,英国发表《英中合作框架》,成为首个发表对华战略文件的西方大国。2010年,两国战略对话的级别由副外长级提升至国务委员级。

  战略对话建立之后,中英还于2008年建立经济财金对话,于2012年建立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这三大对话机制在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引领下构成有机整体,基本涵盖了中英双边对话和合作的重要领域,构成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大支柱。三大对话定位不同,功能不一。

  经济财金对话不断深化中英关系经贸合作的基础,挖掘两国互利合作新亮点。人文交流培育两国民众间的相知理解,为两国友好培育深厚土壤。而战略对话沟通了两国对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立场和看法,在两个战略大国之间架起理解和互信的桥梁,对提升两国互信、增强两国关系稳定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金年”恰如其分

  自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中国农历春节贺辞中首提“2015中英合作黄金年”后,中英两国领导人逐渐对这一说法形成共识,并在多个场合提及。

  高层互动点亮“黄金年”。自去年李克强总理访英之后,中英高层互动不断。年初,威廉王子访华,并为中英文化交流年开幕。五月,卡梅伦连任后即与中国总理李克强通电话,表明继续深化中英关系的坚决态度。随后两位中央政治局委员相继访问英国。金秋十月习近平主席的访英之旅将成为中英关系发展新的里程碑。

  “黄金年”的基础是中英合作的突出成果。近年来,中英在经贸、金融等一系列的合作,成果突出。贸易领域,中国已成为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英国则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货物贸易额在2015年上半年达到367.4亿美元。

  投资领域,双向投资进一步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投资目的地。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存量达400多亿美元。金融领域,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短短几年,中英金融合作成果斐然。英国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初始额度、发售人民币国债等多个领域屡创先河。

  “黄金年”的最大标志是英国对华合作秉持的积极开放姿态。今年三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申请加入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黄金时代”水到渠成

  这一背景下,中英合作进入“黄金时代”水到渠成,基础是中英逐渐形成的两大共识。

  一是对两国关系重要性的共识。两国均意识到,中英关系进一步发展将极大造福两国。英国在全球金融服务业、科技研发等领域遥遥领先,是倡导贸易自由化的旗手;作为战略大国,英国将中国视为英国持续繁荣的关键。

  欧债危机以来,出于自身经济形势考虑,卡梅伦将恢复英国“繁荣”视为最大目标。因而无论是基础设施升级还是地区平衡发展,无论是保持伦敦金融城地位还是塑造全球事务议程,英国都需要稳固、友好的中英关系。

  二是对务实处理中英关系的共识。过去十年中英关系并非一直“高歌猛进”,根本原因在于英方没能将“务实”一以贯之。近年来,务实处理中英关系已渐成共识。这一共识来自于中英两国对合作的需求,更来源于两国互相理解的加深。中英两国尽管发展阶段不同,面前挑战不同,但都面临严峻、复杂的改革议程。

  中国在十八大之后迎来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而英国也处于励精图治的改革进程中,从地方放权到福利政策调整,每一步都是攻坚克难。这对改革中的伙伴在携手造福两国人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对方的理解,中英合作由此从“黄金年”迈向“黄金时代”。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