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不要只在黄金周强打“文明出游”

2015年10月08日 16: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张云 摄  


视频:长城清洁工:黄金周工作量翻倍 呼吁爱护环境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10月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刊文称,这一两年中国“十一”国庆黄金周似乎成了强打“文明出游”宣导季。媒体揭露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到突出游客文明出游情况有所改善,以及透过播放电视广告,提醒游客出游要注意维护国家形象,文明出行成为维护形象的重要一环。其实,中国社会不缺乏人性化关怀和引导,缺的是有威慑力的制度约束,呼吁要将规管执行到位。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游客出国旅游持续增长已成趋势。综合中国媒体的报道,今年“十一”黄金周出境游创新高,预测出境游人数将超过400万人次,同比增幅11.1% ,市场规模将达到322亿元人民币。其中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等是主要的旅游热点,日韩甚至出现“井喷”现象。根据“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前四天出境游市场同比增长36.6%(香港地区除外)。

  据报道,长程旅行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中国民航系统数据显示,假日期间的民航运力投放平均增幅高达35%;携程网提供的数据则指出,在最受欢迎的旅行目的地中,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蒙古、摩洛哥、捷克等榜上有名。

  中国大陆游客集中出游,一方面带来交通运载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因为是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容易引人瞩目,只要有极少数的害群之马有不文明举动,随行团友便同被标签化。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达的时代,观念印象的形成与大范围传播只需要数秒间的功夫。

  中国国内的评论认为对于改善旅游不文明现象,中国社会不缺乏人性化关怀和引导,缺的是有威慑力的制度约束,呼吁当局要将规管执行到位。

  今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具体提出六类不文明行为将被旅游部门“记录在案”。也就是旅游业内俗称的“游客黑名单”。这个名单保留期限为一至两年,这期间旅游业者可以拒绝做黑名单上的游客的生意。

  这六类不文明行为包括: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活动等;以及严重扰乱旅游秩序的其他情形。

  相关的规范在今年5月实施,但此后仍从媒体报道上看到不少有关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报道,说明民众会不会响应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当休假出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旅行时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其实就是同一回事。平时遵守公共秩序、表现公德心,到异地旅游一样也能做到贴心有礼。

  纠正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真正挑战在于缩小日常与出游时的行为差距。有人会认为经济条件改善,见识增长,行为就会变得比较文明。但很多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这并非必然的规律。暴发户的表现就是一例。

  中华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为什么中国的公共场所经常出现拥挤、不排队的乱象?为什么会存在不争不抢(公共资源)就会落后的社会竞争意识?

  所谓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公正有效地分配资源、细致照顾多元需求,引导社会走向优雅、和谐。除了要求公民有教养,公共政策与措施也要能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文明精神。

  回到文明出游的话题,到一个陌生地方,若能先观察当地的风俗习惯,先对当地事务表现尊重,这样沟通交流才会事半功倍。尊重不是商品,用钱买得到的必然是山寨的,真正的相互尊重需要用心意和时间交换。(赵琬仪)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