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侨报:端平经济社会供需天平 谁需调整?

2015年12月07日 1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视频:中国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在哪儿?如何突破改革障碍?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12月7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文称,按照往年惯例,12月中旬前后是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间。而在今年的具体日程公布之前,“供给侧改革”一词近来密集地被提及。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提的都是扩大内需,如今供需的天平要从需求“一头重”的局面逐渐调向平衡,对于中国经济社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文章摘编如下:

  12月2日举行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都是供给侧改革,就是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可见,此前的这些改革概念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此时将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可谓是顺理成章。

  与供给侧相对的是需求侧,需求侧更多是短期问题,属于“凯恩斯主义”。而中国倡导扩大内需至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活力不足。其中,出口压力巨大,投资边际效应正在明显递减,而消费需求经过多年培养,其实是旺盛的,扫货日本马桶盖、买空澳洲奶粉……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举世公认。但是,这些消费需求大量输出,并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太多直接利好。

  而正如李克强所言,供给侧改革是要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从现实实践看,供给经济学主张减税以及减少政府干预。从中国政府近年来强调的改革动向看,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如此看来,企业家因此能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在追求数量的基础上,专注于提升质量,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谓是产销双赢。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相比于凯恩斯主义的“利益均沾”“立竿见用”“皆大欢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且见效也可能是缓慢的。这就需要有魄力的改革者来推动,执政者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但从执政者本身来说,迎面而来的就是政府管理和官员考核的本质转变。没有了短暂任期内的直观增长数据作为政绩支撑,如何激励官员着眼于长远,将执政智慧投入到供给侧改革?这是顶层设计在制定相关调整政策时不容忽视的。(钟海之)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