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侨报:杜绝票贩子也需供给侧改革?

2016年02月01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福州火车站售票大厅上方挂着严厉打击倒卖车票违法犯罪行为横幅。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新网2月1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文称,近日,“票贩子”这个词登上了中国网络热词榜。一是因为一则视频,医院专家号从300元(人民币,下同)被炒至4500元还求而不得,女子怒斥票贩子;另一个是中国开启“春运模式”,火车票贩子也就集体出动了。如果把中国民众对于票贩子这些又爱又恨的情感仅仅当作民生问题去调节,显然是低估了票贩子们的影响力。

  文章摘编如下:

  票贩子这种职业的存在,至少目前在任何国家都不能被视为合法。网络上有一个名叫Christina H的老外列举了6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其中之一就是“黄牛”,也就是俗称的票贩子。

  老外无法理解的是,在海外,比如苹果新品发售、明星演唱会之类的娱乐性消费,人们也许会在营销鼓动下出现大排长龙的情况,但为何在中国,买火车票、到医院看病、给孩子报名上学等民生领域,人们也会如此“疯狂”,从而让票贩子有机可趁?

  舆论中一直有论调称,如果没有票贩子,也许更买不到票。正是这种无奈的纵容,给了票贩子更大的自信。价格翻了15倍的医院专家号照样供不应求;铁路警方每年春运期间加大警力抓捕票贩子,但同样的问题来年还会卷土重来。

  挂不上号,买不到票,排不尽的队,民生问题的硬伤,痂结得越来越厚,为何总也治不好?揭开一看,真正的症结原来在于市场供需的不平衡。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调节供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但是春运市场也好,医疗市场也罢,供给是受限制的。面对这一现状,主管机构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得当甩手掌柜,把调节市场供需的大任扔给了票贩子,这才成就了这个特殊行业生存的土壤。所以无论价格如何调整,供给总是无法和需求相匹配,各种混乱也就应运而生。在只有需求可变的不健全市场里,价格机制形同虚设。

  套用当下的时髦概念,中国民生领域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只有准入更为自由的竞争性市场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还有不少制度藩篱需要打破,法治缺位需要填补,观念旧识需要更新,但显然,纵容票贩子在供需之间长袖善舞,维持脆弱的平衡,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道。(钟海之)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