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侨报:不良商家“打不死” 打假何时是头?

2016年03月17日 16: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视频:郑州315投诉现场“李鬼”充斥 市民最后一搏为“李逵”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7日电 美国侨报17日刊文称,3•15刚过,中国曝光了一批不良商家,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近年来,“媒体曝光——百姓关注——官方整顿”似乎已成为一套打假套路,但不良商家好像“不死鸟”,打而不死、死而不僵。中国民众受假冒伪劣的煎熬,视其为隐藏在身边的“雷区”。

  文章摘编如下:

  假冒伪劣俨然已是“过街老鼠”,但虽“人人喊打”,却仍 “与时俱进”——央视调查显示,随着中国网购的风靡,“互联网+”消费骗局正不断涌现。

  每有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曝光,官方都会给公众一个交代。此次3•15晚会播出的次日,一些涉事商户就遭关闭,效率不可谓不高。假冒伪劣仍年年打年年有,舆论也年年讨论年年反思。

  为何假冒伪劣如此根深蒂固?还是因为有生存的土壤。中国此前的现代化急于告别一穷二白,更强调产出数量,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塑造了低端的“生产—消费”结构,为假冒伪劣提供了温床。今天,这种环境依然存在。不少边远地区仍在追赶工业化的脚步,即使是在经济水平可比肩发达国家的北上广深,目前也有大量的低端产业和低收入人群,这些都为假冒伪劣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支撑。

  由此可见,假冒伪劣是中国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即使中国目前完善了监管和诚信体系,或仍无法彻底摆脱阴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注定了打假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

  但情况在好转。中国正将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型,并推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启动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力保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未来5年还将帮助7000万人脱贫……如果这些改革目标能实现,那么假冒伪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可以说,唯有转型发展才是中国彻底告别假冒伪劣的治本之道。(钟海之)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