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教育改革何不尝试一国两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教育改革何不尝试一国两制?
2009年02月19日 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19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8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但进展似乎很缓慢。与其再继续争论下去,不如采用“一国两制”的思路。两制争鸣,或许用不了三五十年,就会见分晓。

  文章摘录如下:

  笔者近日看到,中国教育部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至少体现出政府对教育改革的决心。不过,很多问题已困扰多年,想要达成共识,当然非轻而易举。目前来看,大陆的教育改革不可能立竿见影,况且,任何重大的改革方案都不可能没有阻力并保证成功。

  其中,高考改革向来是关键问题,从文理分科到一考定终身,一直备受质疑和指责,但真正想做重大改革却很艰难,甚至谁也不敢下手。除了船大难调头外,即使调头了,又怎么知道是正确的航向?不会遇到新问题?毕竟,教育关涉国家的未来,也与千家万户分不开。

  因此,笔者建议,不妨尝试着走一条“一国两制”的多元化教育改革路线。一方面,延续目前的高考机制,另一方面,实施打破文理分科,启动综合评价等新的高校招生机制(综合评价并非意味取消考试或不要公平),同时,也赋予学生有自己选择哪种机制的权力。

  据说,耶鲁大学正是当年教育改革分歧的产物。17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风气转向自由化,哈佛大学的办学宗旨也渐渐从浓厚的宗教氛围转向学术自由。彼时,旧哈佛的一些毕业生不满校方的这种改革方向,又得到清教徒的资助,于是,耶鲁大学1701年建校,继续清教徒教义的办学宗旨,与哈佛抗衡。不过,若干年后,耶鲁大学培养的学生,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迫使耶鲁大学也慢慢走向学术自由的轨道。

  笔者所居住的马里兰州的公立学校,不同的郡县也有不同的办学机制。以教育水准最高的蒙郡和哈维郡为例,蒙郡设重点学校,他们称为“磁性学校”,学校录取学生要通过入学考试、教师推荐等方式来择优录取;而哈维郡则不设重点学校,学生就近上学,很多华人就是因为方便学习而搬到哈维郡。笔者所在的巴尔的摩县也设“磁性学校”,几年前女儿上中高时,尽管有资格上“磁性高中”,她却不愿意去,而是选择就近上学,毕业后也能被哈佛大学录取。可见,条条道路通罗马,各人选择适合自己喜欢的学校,也许发展得更好。

  大陆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但进展似乎很缓慢。与其再继续争论下去,不如采用“一国两制”的思路。两制争鸣,或许用不了三五十年,就会见分晓。(陈旭)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