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楼市评论:从百万豪宅到百万起点

2013年03月01日 13:2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2006年,一个朋友花了110万在东北三环外的一个新开楼盘买了一套三居,被朋友们戏称为百万豪宅。那一年北京市发布了一个文件,规定“每建筑平方米价格超过上年度商品住房平均价格一倍以上的为高档住宅”,2005年北京市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是6725元/平方米,也就是说高于13450元/平方米的房价就是豪宅。朋友的百万三居,也算准豪宅了。

  这周,周刊同仁们绞尽脑汁,在全北京撒网寻找低于100万的房子。调查启动前,曾被多人质疑,“北京市辖区还有100万元以内的房源?”事实证明,还真的有,但找起来真的很难。新房市场就不用说了,二手房市场上,根据链家的统计,低于100万元房源的成交占比仅为4.4%!显然,时隔七年,100万已经成为在京城置业的“贫困线”。按目前的房价走势发展下去,再过一两年,百万房源也许真的会在北京行政区内成为传说。

  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是36097元,2011年,该统计数据为56061元,预计2012年最多也就60000元出头。攒够100万元,2006年,需要一个普通职工近28年的收入,现在只需要17年就够了,但所能买到的房子却从三环外三居“豪宅”,缩水为六环附近的一居“蜗居”。

  看到预料之中的调查结果,再联想到如今千万级别的住宅才是豪宅的起点,除了唏嘘还是唏嘘。

  伴随着房价变迁的同时,还有心态的变化。十多年前,笔者走出大学校门时,同学们满怀着对工作生活的憧憬,对未来事业的理想,只想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尽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社会尽一分力量。短短几年,所有的理想被撞得皮青脸肿,同学聚会的主题只有两个:结婚、买房。前些日子,听一位即将走出校园的小师妹说,找工作的衡量标准就是需要多久能在北京买房,至于喜好、理想,“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还有什么好谈的?”一时语塞,只好闭嘴。

  回过头来,再看我们这次曾被质疑的调查,只觉得格外沉重。当钞票越来越轻盈,当年轻人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一套房子被赋予了太多的内容。

  房价超高水平的增长,固然可以带来国民财富收入的骤增、GDP的大幅提升,但从长远看,对社会经济的均衡、对社会资源创新整合的发展、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却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万科超小户型的尝试,无疑是在试图缓解房价对初涉社会的年轻人的巨大压力,政府对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推进也是在试图缓冲高房价对社会低收入人群的冲击,接二连三出台的调控政策也是控制房价过快增长。房价也许会重回合理水平,只是扭曲的价值观何时才能恢复正常?无论如何,畸高的房价和失衡的价值观,绝不可能成就一个美好的家园。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