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利益困局隔断莞深路 河东立交建成5年道路不畅

2013年06月28日 16: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延伸到莞深交界的德政东路被围墙和厂房阻挡。

河东立交一处行人通道近期被砖墙堵住。

在塘下涌某工厂上班的女工只能走小路回到位于涌头的家。

  几辆车在长安德政东路上往深圳方向驶去,但很快又折回,司机们发现这条6车道的宽敞道路竟然是一条断头路。在这条路上,鲜有行人与车辆,偶尔可见的车辆无非是走错路,或者是驾校的学生在练车。

  从2003年开始协商,2006年完成设计规划,2008年建成通车,位于东莞长安的德政东路延伸至莞深边界之后便一直没能实现与深圳方面的雄宇路对接。

  5年以来,莞深两地多次协商,并且将其提上莞深惠市长联席会议的桌面,但德政东路仍然是一条断头路。而河东立交也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建成5年以来通车始终不顺利。

  而就在昨日,东莞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印发了东莞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推进边界地区合作发展,加快推进同城化建设。东莞还将研究连接东莞轻轨和深圳地铁的可行性,加快跨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公共服务。

  断头路德政东路以及河东立交的通车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德政东路接通雄宇路之后,从长安到龙大高速入口只需要8分钟的车程。而河东立交则扮演着分担G107国道以及莞深高速交通压力的重担。同时这两条路对于加强两市的经济往来和经贸合作,以及减轻企业的物流和经营成本都有很大作用,最主要的还是服务于深莞惠一体化。

  交通路网的建设与连通则是莞深惠一体化的基础,从2009年2月27日第一次深莞惠市长联席会议以来,三地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从来都是会议的重头戏。断头路的存在则不折不扣地成为了莞深惠一体化的“拦路虎”。而断头路存在的原因也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息息相关,这既包括双边利益不统一的困局,也包括各种行政或者制度壁垒的余毒。

  德政东路与雄宇路隔河相望

  长安位于东莞市的南端,紧挨深圳。一直以来成为了长安重要的区位优势,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依靠深圳的市场都极大地促进了长安的经济发展。但长期以来,连接长安与深圳的道路就只有莞深高速以及G107国道,这两条路在承受巨大运输压力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两地的交流。因此,德政东路与河东立交这两条道路的通车受阻,对长安的影响可想而知。

  东莞长安的涌头与深圳松岗的塘下涌紧紧地挨在一起,要不是一条莞深两地的界河横亘中间,将两地切分开来,很难分辨这是分属于两个地级市的村子,而且两地村民大多都姓文,两地居民之间也多有姻亲。“这种亲密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解放前,比如说塘下涌那边用水有困难,我们这边就会帮他们。”长安涌头社区书记文伟光回忆说。

  不甘于一条河隔断两地的亲密联系,2003年,涌头社区与塘下涌社区开始协商修建一条能让两地联系更为方便的跨河路。“起初是我们两个村在谈道路的修建问题,想把这条路作为村道来修建。”文伟光说当时莞深两地的交通要道都设有收费站,如果两村之间计划修建的这条道路纳入莞深两市之间的规划,就不得不考虑收费站的问题,这样不利于两地之间的交往,因此两个村在协商之后决定这条路的修建只是作为村道,暂时不报备市里面。

  德政东路作为当时两地提出的方案之一,最终获得了通过。按照计划,德政东路在跨过涌头与塘下涌之间的界河之后,将与深圳松岗辖区内将要升级改造的雄宇路完成南北对接。

  虽然最初是由涌头、塘下涌两个村级单位协商,但真正的规划设计以及修建还是要上一级的单位来执行。2006年,长安镇便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办正式接洽,就德政东路与雄宇路的设计规划、连接通车等有关事项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达成了尽快完成道路建设并接连通车的基本共识。

  2006年12月,长安镇全额投资3000万元修建德政东路。与此同时,与之对接的松岗雄宇路也按照双向两车道标准完成了升级改造。这时的长安本以为6车道的德政东路将一往无前地延伸到对面的深圳,两地连接将更为紧密,但真正等到2008年德政东路建成通车,等待接通雄宇路的时候,却见对面的松岗以及塘下涌没了一开始的热度,一道高2米,绵延数百米的围墙沿着塘下涌的边界被筑了起来,德政东路的尽头就在这里。

  而在深圳松岗一端的雄宇路,虽然已经改造完成并且通车,但也并没有继续往前与德政东路对接的意图,而是向路的两边延伸。断头的德政东路在尽头的指示牌上也是一片空白,不知道前方是哪里。

  德政东路与对面的雄宇路直线距离不过数十米,但至今年,建成通车已经5年了,只能隔河相望。

  莞深两地多次协商未能解决

  在德政东路与雄宇路的对接问题上,长安方面显然比深圳松岗方面的期待更为迫切,两地沟通也多是东莞或者长安方面主动提出。据长安镇规划管理所的莫东鸿主管以及长安涌头社区的书记文伟光说,自2008年以后便多次与深圳松岗以及塘下涌方面进行接洽协商,试图早日完成德政东路与雄宇路的对接。

  2010年6月,之前负责德政东路的规划设计的长安镇规划管理所以长安镇政府的名义,发函至深圳市松岗街道办,要求在造福两地群众的背景下,尽快将德政东路与雄宇路打通对接。松岗街道办也在不久后回复长安方面的函件,并且称德政东路与雄宇路的对接项目已经纳入议事日程,而相关设计及报批程序正在进行当中。

  虽然松岗街道办的回复给了长安方面一丝希望,但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始终没能让希望变成现实。

  2011年是东莞长安与深圳松岗两方关于德政东路与雄宇路对接问题交涉最为频繁的一年。2011年1月份,长安镇规划管理所的一名领导,以东莞市人大代表的身份,给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写过一封信,这封信的主题便是围绕德政东路与雄宇路的对接问题,并且提出希望深圳方面能加快项目进度,尽快实现两地道路互通。但据长安镇规划所的人称,这封信并没有什么大的回应,当然也就没有加快两条路的对接。

  2011年3月29日,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第二次联席会议在东莞召开。这次会议上,三市交通运输部门再次敲定未来几年三市交通运输合作项目,涵盖规划编制、路网对接、跨市公交、年票互通、联合执法多个合作项目。德政东路的断头问题也被列为了会议内容,并且提出将该项目纳入三市合作协议,要求深莞两市加强协调,加快雄宇路改造建设。最重要的是,这次联席会议给出了一个最大的希望与预期:力争2012年建成通车。

  在这次会议的催促下,2011年6月底,东莞市交通局与深圳市负责交通规划咨询的设计单位一起来到了长安调研,确定将德政东路与雄宇路的对接项目提交到深莞惠一体化联席会议讨论,争取以政府协议的形式进行约束和落实。

  一条原本作为村道提出建设的道路,由于多年的断头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深莞惠联席会议的高度去解决,但这两条路的对接前景仍然未能明朗。

  这条路的上访之路不仅仅达到了深莞惠市长联席会议的高度,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也在今年3月11日批复了此事。今年3月7日,东莞市政府向副省长刘志庚提交了一份《关于请求支持东莞市长安镇德政东路接通深圳市松岗塘下涌等有关事项的工作汇报》,得到了刘志庚的批复:“请交通厅会同深圳市交委协调此事。”这是东莞方面关于德政东路的问题进行的最后一次交涉。在今年5月份,德政东路与雄宇路的对接也被深圳市交委列为了“断头路”,成为了督办项目。

  塘下涌居民反对两路对接?

  在东莞市政府提交给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的报告中,称据东莞方面了解,连接通车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深圳松岗塘下涌社区群众的不理解与不支持。由于塘下涌社区的工业区与长安镇涌头社区毗邻,塘下涌的社区群众担心在接通德政东路之后,会流失部分投资客源,影响切身利益,而松岗塘下涌社区为照顾村民情绪,将项目搁置多年。对于此说法,深圳松岗方面不置可否。

  但上述说法在长安涌头社区书记文伟光看来确实存在:“塘下涌的村民确实有这种担心,虽然现在两个社区隔着一条河,并且没有道路连接,但仍然有很多在塘下涌工业区工作的人员选择过河到涌头居住。”

  塘下涌的工业区紧挨着涌头的住宅区,这在长安以及涌头方面看来,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区位组合,“我们两边都可以得到发展,互利互补。”文伟光说。但在塘下涌看来,这种区位组合与其说是互补,不如直接说是抢去了他们的饭碗。“相比较之下,涌头的住宅区距离深圳塘下涌比在深圳的住宅区更近一些,而且更便宜。”文伟光说。

  更近、更便宜,也就意味着打工者可以既节省体力又节省开支。“从工厂走到在涌头的住处也就十几分钟,远的最多20多分钟。”一名在塘下涌工业区某工厂的打工者说。而且,对于他的收入水平来说,住在涌头每个月比住在塘下涌可以少花费100多元的房租,此外还有水电以及其他消费上的降低。而且,就冲着可以减少支出这一点,也有不少打工者不惜绕远路来到涌头居住。

  这种局面势必造成塘下涌社区出租屋客源的减少与流失,这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明明是我们这边的生意,白白跑到那边去了,肯定不乐意啊。”而当初阻挡了德政东路与雄宇路对接的围墙便是因此而修建,目的便是截留客源。

  虽然有围墙以及界河的阻挡,但塘下涌工业区的打工者还是选择自己在河道上搭桥,然后穿过一条隐藏在涌头社区边上,且荒草丛生,治安事件频发的小路到涌头社区租住。而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工人们经常走的小路治安事件频发,塘下涌治安队曾经拆毁过打工者自行修建的木桥,阻止人员通行。

  据长安涌头社区统计,目前租住在涌头社区出租房里的人,有近八成是来自于塘下涌工业区,这也直接刺激了涌头出租房的生意火爆以及周边配套商业的发展。“确实为涌头带来了很多收益。”文伟光并不否认涌头抢了塘下涌的出租客源,但他仍然坚持打通德政东路之后不仅会为涌头带来发展,也会为塘下涌的发展带来很多便利。

  “我们已经在德政东路的沿线以及整个社区内规划了很多地方用来发展。”文伟光说。紧邻塘下涌工业区以及德政东路的地方,涌头社区划出了一块80亩的工业区,在德政东路靠近长安镇中心的地方,划出了一块136亩的工业区。“虽然塘下涌比我们目前发展得要好,但我们并不只是想占对面塘下涌的便宜,我们自己也在发展。”

  在文伟光看来,涌头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而且是针对两地互惠互利的发展,更是涌头以及长安看来可以提高跟塘下涌关于德政东路问题谈判的筹码,改变以往那种“穷亲戚对富亲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除去两地“抢客源”外,有关人士也指出,两条路中间的工厂拆迁问题也是一直没有谈拢,“主要是拆迁赔偿的问题”。

  收费问题致河东立交被“废弃”

  在长安,与德政东路同病相怜的还有位于长安锦厦社区与松岗碧头社区间的河东立交。河东立交不同于德政东路之处,一方面在于出身不同,即河东立交一开始便作为深圳松岗与东莞长安两地政府间的合作来谈,目的是缓解莞深高速以及G107国道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在于,这条跨越两地的立交桥从2008年建成通车以来,一直面临通车不畅,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据东莞市长安市政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陈胜光介绍,早在2003年,松岗街道办的领导就找到了长安镇政府的领导沟通,看能不能修建河东立交。“这是好事,大家都同意,同意之后就出方案。”陈胜光说。相比于深圳市、区、街道办的三级行政设置,东莞市的市、镇两级行政机构在处理河东立交规划建设方面要快很多,陈胜光猜测说。

  2007年12月,河东立交长安段竣工时松岗段仍在建设,但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的通车过程却因为收费问题而一再搁浅。

  在2009年3月,河东立交两端却被一米多高的砖墙封堵,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但是砖墙不久被行人打开缺口,不少骑自行车以及步行的人都选择在砖墙的空隙中穿行,原本用来分流机动车的河东立交却成了人行天桥。

  而到当年8月份,河东立交才试行半边通车,只允许小车从深圳到东莞,并免收过路费。这是因为设置在莞深两地的碧厦收费站深圳站此时工期仍然未能完成。直到当年10月24日,深圳往东莞方向的碧厦收费站才真正开始运营,河东立交才真正实现双向通车。

  2011年,作为阻碍深莞惠一体化的障碍,影响三地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收费站开始被拆除,碧厦收费站也在被拆除之列。

  随着碧厦收费站的建成以及随后的拆除,阻挡全桥长超过100米,匝道桥1000米,耗资8000万元的河东立交的通车收费问题似乎解决了,但经过记者的现场查看,河东立交仍然无法像设计当初所想象的一样,分担G107国道以及莞深高速的压力,在长安以及深圳甚至有很多车主不知道河东立交如何走。

  在河东立交深圳一侧的松安路,路面多崎岖不平,且路面狭窄,相关配套措施与长安段的建设差距很大。“这也是困扰我们的问题,深圳那边的路况不好也影响了河东立交的通车状况。”东莞市长安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市政管理所的所长麦叠根称。

  据麦叠根说,最近他根据投诉,发现河东立交深圳段一处供行人通过的路段已经砌上了一道砖墙,导致行人无法通过。“这个确实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们也正在跟深圳方面在协商。”麦叠根说。

  对于河东立交目前出现的一系列通行问题,深圳市交通委员会回复称有些原因不便于说。

  “这其实跟德政东路一样,牵涉到两地利益问题。德政东路是抢人造成的困局,而河东立交则是过路费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

  策划:陈香国

  采写/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王腾腾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