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年租8万到月租19万 武汉商圈租金跳涨不止

2013年06月28日 16:44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近几年来,武汉各大商圈租金一路高涨,让不少中小经营户苦不堪言,为了躲避高租金,不少商户在选址上不得不“上天入地”,避开一楼租金最高的街铺。专家认为,过高的商铺租金已经给中小商户的发展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上天入地”或者转战新兴商圈的模式,将逐渐被中小商户认同。

  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街铺租金翻起“跟斗云”,从年租8万到228万

  从事眼镜行业十几年的中际眼镜负责人童连水,本月刚贷款在江汉路某商业体购买了一套街铺。尽管一下子背负了几百万的房贷,但高涨的租金逼他不得不选择自己当房东。

  童连水说,中际眼镜在江汉路某商业中心开店半年,已成为该商圈客流最大的眼镜店。这套铺子月租金300元/平米,且租金将按年递增。日前该商业中心销售部通知他部分大面积商铺开始销售,正好在他眼镜店旁边。考虑到眼镜店主要做熟客生意,如果物业方涨租导致店面搬迁的话,损失会非常大。考虑再三,他咬牙买下了这间商铺。

  童连水对商铺租金的跳涨有深刻感受。

  2005年,中际眼镜在司门口民主路租下一套商铺,童连水一次性签订了5年的租赁合同。第一年店面租金是8万元/年,此后逐年上涨1万元。合同到期后童连水跟房东洽谈续租事宜,但该商铺已转让给一位浙江人,在他与浙江商人签订的续租合同中,租金仍每年递增,但并不离谱。不过,去年该租约到期后,该商铺的租金跳涨到19万元/月,即228万元一年。童连水大呼“无法承受”。

  武汉市臻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奶茶品牌快乐柠檬,曾在武汉多个大商圈扩张迅猛。但该公司负责人匡东感叹,近几年商圈租金上涨太快了,奶茶店变成了给购物中心或房东打工。他告诉记者,一般商场或综合体的租金每年上涨幅度5%左右,但他在光谷商圈的租金一年上涨30%。如果在这些地方开店,没有5年根本不可能盈利。

  红火的商业地产

  月租最高达1000元/平米,依然有人敢租

  2010年开始,武汉商业地产持续升温,商铺成为投资热点。三环内普通住宅小区街铺价格普遍在3万元/平米左右,部分热门商圈商铺价格甚至高达20万元/平米。反映到租赁市场上,则是租金的不断上涨。

  高涨的租金已经让很多中小商户打消了进驻繁华商圈街铺的念头。

  在汉口芦沟桥路与长春街交会处经营“慢半拍”咖啡馆的唐先生说,在3年前开店之初,他也曾考虑过进驻武汉天地,但武汉天地租金太高了,“现在店面的月租金是70元/平米,武汉天地起码是300元/平米,每年还要涨租的。”

  此外,光谷步行街自开街以来,当初一期部分一线商业门店每平方米的售价在3万元左右,现在售价被爆炒到每平方米30万-40万元;一线门面租金也从开街时的每月200元/平米涨至每月1000元/平米。而地铁通车后的中南商圈,部分铺面的月租金也从400多元飙升到了800元/平米。

  匡东认为,房租贵是这几年商业地产投资火热带来的直接后果。商铺价格高,房东自然要提高租金,否则何来投资回报?

  戴德梁行数据显示,受商铺投资热推动,2006年至2011年,武汉商铺整体租金年均增长5%。重点商圈平均月租金从2006年的284元/平方米,上涨到今年一季度的578元/平方米。

  开店开到别人家里去

  楼中店扎堆住宅楼,已引发业主投诉

  高涨的租金让中小商户难以承受,不少商户选择“上天入地”。“找了一圈没找到门店,原来是隐藏在三楼。”昨天,特意和朋友到江汉路一家餐馆吃饭的周小姐说。

  记者发现,由于无法承受过高租金,不少商户都进入写字楼或商住楼,在楼中店办公。还有一些商户则从临街的一楼铺面,搬到了商场的负一二层,只因租金更低。

  童连水介绍,中际眼镜在武汉12家店面,4家开在写字楼里,1家开在商场地下室,还有的开在小区街铺。而做手绘鞋的武汉涂家十六商贸公司,其总店也藏身江汉北路的九运大厦里。

  记者日前在街道口一幢商住楼发现,这里云集了各种中小商户,有服装店、写真店、咖啡馆……物业人员证实,不少房主都将房子出租给了他人做生意。而在光谷步行街一个小户型楼盘,由于楼中店过多,已经引发业主投诉。

  在江汉路宝利金经营护肤品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她刚进驻宝利金时,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月租是1200元,她已经在此开店4年多了,月租也涨到了2000元,但还是比街铺要便宜很多。

  匡东介绍,今后开店将选择一些远期轨道交通方便、人流相对密集的新兴商圈,不再一味选择传统一线商圈布点。

  香港模式早已出现

  让利+精准服务,生意照做钱照赚

  尽管“上天入地”比起门店开在街铺上,少了很多客流,但是不少楼中店通过一些办法仍旧获得了顾客的认同。

  上周五中午,记者在武大旁边的樱花大厦碰到了化学系学生小张,他和同学到大厦里的中际眼镜店配镜片。小张介绍,很多同学到楼中店买过东西。中际眼镜负责人童连水说,虽然楼中店比街边店铺人流少了,但只要选址到位,一样可以吸引客流。比如高校附近写字楼的店面,就针对学生客群定期进行各类营销。另外,最重要的是,进入楼中店,成本低了,可以让利给顾客。

  在中山广场经营护肤品的店主徐莹告诉记者,从万松园路的街铺搬到写字楼后,客流确实大为缩减,但她注重的是对顾客提供的个性服务。比如,她的电脑表格里有老顾客的生日、购物爱好,甚至肤质都进行了精确统计,能在生日、换季前通过短信与顾客互动沟通,不少顾客都是她家的忠实粉丝。

  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叶学平认为,随着武汉商业综合体的增多,投资热带动租金上涨加快,部分中小商户“上天入地”将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商业零售业发达的香港,很多零售业都在写字楼里,临街铺位都让给了能承受高租金的高端品牌。楼中店也好,地下店也好,在各类传播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做好服务、花心思营销,一样可以带来滚滚客流。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