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住商品房能否出京推广引争议

2013年11月01日 14:4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以“自住型商品房”政策为核心的“京七条”一公布,便引发业界热烈讨论。其中最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京七条”对楼市房价有抑制作用,将加重购房观望情绪等等。更有人认为“京七条”有望推广到全国其他一线城市,促成其他城市调控新政的出台。

  自住商品房会否出京推广?首先要观察一下它的出世史。个人感觉,与“自住”相对的名词,通常是“投资”,因此,这个“自住商品房”的名称怎么都觉得有点别扭。从它横空出世的初衷来看,业内认为,主要是政府调整楼市供应结构。保障房保障低端收入人群,自住商品房低价销售给中低收入的自住型人群,余下的则是市场化运作的商品房买卖。也就是说,在原本的保障房+商品房之外,划分多了一个层次,被认为是针对“夹心层”的特色产品。

  业内对自住商品房的质疑不少。首当其冲的质疑来自“自住型商品住房”涉及的社会公平问题。无论是从价格、面积的设计,还是未来的买卖方式,“自住型商品住房”都像极了曾经饱受诟病的经济适用房,它在分配环节会不会一样产生寻租与腐败?其在分配方式中明确规定要优先针对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人群同样引来质疑,这种让保障性住房对象参与到商品住房优先买卖当中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悖论:原本应该买不起商品房的人为什么却有资格优先购买商品房,虽然这些房子便宜了30%,但按北京的房价来看,总房款仍不是一笔小数目。

  有观点认为,从本质上讲,“限房价、竞地价”的卖地方式并没有过多改变政府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其让利幅度远不可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相提并论。既不愿大幅度降低地价,又要求房价被严格限制,被摊薄的只能是开发商的利润。一旦开发企业感觉无利可图,甚至意识到“自住型商品住房”会严重影响到普通商品住房的开发与买卖,他们是否还有动力继续从事类似的开发?一旦开发企业缺乏动力,那么相关区县是否还愿意拿出更多的地块用于“限房价、竞地价”?

  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考虑,利润和动力是一个问题。对于眼下的开发商而言,低利润但周转期快并不是一件特别有吸引力的事情。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则表现出对自住型商品房建造品质的担忧,他认为开发商无利可图造出来的房子只能是“垃圾”。

  虽然业界仍在讨论自住商品房有无持续的生命力,但是,大多数观点还是倾向于它能稳住房价。专家杨红旭认为,将原来的“限价房”,现在换成了“自住型商品住房”,实质仍是经济适用房,但其准入门槛明显低于经适房,且供应量巨大,必定冲击明年北京房价,有望稳住房价。不过,他也表示出担忧,一是门槛低,则求者众,难免权力寻租。二是未来退出较麻烦。

  许蕾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