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住宅产业化:聚焦市场

2014年02月08日 15:44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从驻足观望到蹒跚学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住宅产业化领域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而无论是行业的先行者还是新进者,都面临着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的现实问题。“找到市场”已成为行业自上而下的首要目标。对于现阶段难以“断奶”的企业来说,政府依然在寻找市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临近年关,王总的心情变得有些雀跃,让他“兴奋”的原因并不是传统的春节假期将至,而是在年前公司终于通过了投建PC新厂的决议。作为深圳一家建工集团的负责人,王总一方面为公司迈出新步伐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开始担忧新厂能否实现有效运转。

  王总这种喜忧参半的心情或许是眼下不少住宅产业化参与企业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一年中,住宅产业化的关注度大幅增加,不少企业选择放弃观望跨过“最后一公里”。然而由于市场规模尚未完全形成,不少企业依然面临着“等米下锅”的难题,市场需求状况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生死线”。

  多重利好带动行业发展

  “去年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于行业的影响很大,能切身感受到行业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产业化相关企业的业务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沈阳卫德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向南向记者举例,以前公司每周基本上只接待一拨客户,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个频率提升到了每天接待一两拨客户的程度。

  卫德住工科技发布的《2013年度建筑工业化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行业关注度增速较大,数量较去年增长67%。建工集团类企业行业关注度占比16%,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占比更是高达33%。短短一年时间内,国内新建PC工厂多达27家,仅山东省新建PC工厂就有5家,占全国的18%。

  “政策引导加上行业预判,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布局产业化的脚步”。山东万斯达集团技术总监肖宁海表示,去年年初国务院转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各地政府诸如沈阳、深圳、上海等相继制订并完善推进建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法规。而在去年年末,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又首次将话题聚焦在“建筑产业化”,提出要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这也让许多行业参与者感到欢欣鼓舞。种种自上而下释放的利好信号让行业前景更加被看好,直接带动了整个市场的热度。

  地方政府在这个“加温”过程中依然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扶持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都拿出了‘真金白银’。”肖宁海说,地方政策对于带动行业发展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像万斯达今年就争取到了山东省的科研经费,而这种奖励将不仅局限于新技术或新成果的研发,甚至过去的研发对行业作出贡献也有可能获得经费支持,这极大激发了企业参与行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应该看到,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来说,外部因素更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更多的动力则来自于行业参与者各方的内部需求。“其中很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造成了传统模式的不可持续。”肖宁海认为,“人口红利”加速消失是迫使地方政府或企业“投身”产业化的表面原因,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观念的变化。“用工难”现象的产生更多是因为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化和劳动权利意识的提高,让传统脏乱差的作业环境及尚欠规范的建筑行业越来越“乏人问津”。而从去年开始,全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也让社会普遍意识到环保问题的急迫性,看到了未来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

  不怕竞争就怕没市场

  虽然内生动力在不断增强,但成长依然需要时间,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尚难离开政府的“襁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2013年第十二届住博会上曾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住宅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全国来看,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建造方式。“企业最怕的不是竞争,而是没有市场。”刘向南对此很有感触。企业建厂最关注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建成后市场运营的情况。目前全国性的产业化市场规模并没有形成,一些工厂的利用率不高,许多企业的业务还是以政府投资的保障房为主。

  他认为,政府在培育市场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以沈阳为例,作为国内首个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沈阳在示范工程推广、技术标准编制和完善,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将土地直接与产业化指标相挂钩,从各个方面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纵览全国,一些行业先行者在开拓市场方面已经具备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像远大住工这样的龙头企业,这些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非常善于向市场传递美好的‘前景’。”一位接近远大住工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远大住工在企业运营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一方面着力向社会宣传施行住宅产业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按计划在全国布点扩张;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大打绿色和产业化概念牌,吸引社会投资不断做大资金的“底盘”。这些盘活了整个市场,实现了“独立行走”。

  而技术人才缺乏的瓶颈也开始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技术人才领域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一些企业甚至不惜重金‘挖角’技术骨干。”山东一家装配式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专业人才不足,不仅造成企业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进度被拖延,也会对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形成阻碍,人才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2014年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如何加速形成规范、规模化的住宅产业化市场,依然是行业和主管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刘向南最后表示。(李素娜、杨亚茹对本文亦有贡献)记者 时宜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