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今年 楼市分化会更明显

2014年02月26日 11:0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封寿炎

  访谈嘉宾:张永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

  解放评论:最近网上有人总结出“房价已经崩盘的5点证据”,使“楼市崩盘论”再掀高潮。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形势,到底应该怎样判断?

  张永岳:目前房地产业到底处于何种态势,我认为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前两句是“高位盘整、持续发展”。房地产价格已经攀升到相当高的位置,特别是去年又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今年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必然要经历一个调整的过程,但价格调整乃至某些区域、某些产品价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整个产业会整体下滑,更不能轻言“崩盘”。从整体来看,房地产业还会保持持续发展,当然这种发展也不能排斥市场在一定时期及一定程度上的波动。后两句是“区域分化、转型提升”。房地产是不动产,区域性很强,近年来就已经出现了区域分化的苗头,今年分化会更加明显,有些区域风险可能会加快暴露。影响房地产区域分化的因素很多,最核心的还是供求。这不仅仅是当地居民的当前需求,更要观察的是动态需求。例如,某个地区是人口导入区,还是人口基本稳定乃至流出区,就会影响当前人们的预期,并决定今后几年这一区域房地产市场态势及价格状况。

  除了区域分化之外,其他一些方面也在出现分化。比如购房者的观念分化。过去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房地产买了就会涨。现在人们则理性了许多,更谨慎地判断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再比如对于商业地产的观点,过去人们是普遍推崇的,但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商业楼宇的风险收益会发生什么变化?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判断,都会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区域分化、供需变化又会倒逼整个产业转型提升,在新的形势下,房地产企业要有更好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实施更好的成本控制,提供性价比更高、更贴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

  解放评论:最近杭州、常州等城市部分楼盘打折促销,兴业银行对部分涉房信贷采取限制等等,是否也符合“高位盘整、持续发展,区域分化、转型提升”的整体判断?

  张永岳:这些事件符合上述判断的逻辑。降价信号起码说明两点:一是区域分化在面上开始显现,二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判断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价格与供求关系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的供求关系会导致区域市场的变化。供不应求的地方,楼价就会保持原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继续上涨,地王就会继续出现。供过于求的地方,价格上涨就会趋缓,甚至降价。至于具体的楼盘,由于开发商的情况出现分化,对市场的判断也出现分化,不同开发商就会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有些开发商对市场前景不乐观,想尽快变现;有些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利息负担重,要赶紧卖掉房子,他们就可能降价。虽然市场形势与价格波动关系密切,但不能一出现价格下跌,就认为全国整体市场不行了。

  至于兴业银行限制部分涉房信贷,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暂停业务只是狭义口径的房地产供应链金融业务、夹层融资业务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对个人的按揭贷款并不在暂停和调整范围内。其他一些主要银行对于涉房信贷的态度,跟之前相比也没有太大变化。我认为银行总体上仍会执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和区别对待”的精神,一窝蜂暂停相关业务的可能性很小。

  解放评论:基于这样的判断,能否给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一点建议?

  张永岳:从大的方面说,政府要建立良好的市场框架,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依法办事和适度调控,尤其要建立调控的长效机制。还要按照中国的国情采取合理措施,在市场完善的同时,实施良好的住房保障政策。当然,住房保障制度也要注意供需适应的问题。此外,还要制订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逐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正能量。具体来说,在这一过程中,中央要有基本的政策规定,允许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区域性市场供需的大体匹配。从中长期来看,地方政府还要努力促进产业提升、结构完善,不断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相匹配,与民生要求相适应,与生态环保相衔接。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