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市管理顽疾:违法建筑似芒在背 夜市野摊如鲠在喉

2014年04月27日 11:1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水城路夜市摊位背后的垃圾

  吴磊 摄影

曾经的临汾路夜市热闹异常。

  肖允 摄影

调查说明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定是让各个阶层百姓各得其所的城市。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既是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也需要每一个城市的居民爱护这个城市。城市管理,是一个大课题。那么,上海的百姓对于城市管理感受如何?百姓认为哪些是城市管理中难以“治愈”的顽疾?对于这些顽疾,百姓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又需要城市的居民如何积极行动?为此,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进行本次“城市管理顽疾有哪些”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方式,样本的配额为:性别比例女性为51.7%,男性为48.3%;年龄比例为:29岁及以下是29.3%,30岁到39岁是41.1%,40岁到49岁是21.3%,50岁以上是8.3%;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为:高中、中专及以下是13%,大专、本科是82%,研究生及以上是5%。有效样本为800份。

  本次调查显示:尽管违法建筑不是位列前三的城市管理顽疾;但是,深受其害的居民却是反应最激烈的群体。因为,违法建筑的受害者无法摆脱违法建筑梦魇一般的感受;乱设摊,尤其是居民区的饮食摊点,对居民生活的骚扰,也是城市居民不胜其烦的顽疾之一;而居民认为最普遍的城市顽疾则是无处不在的小广告。

  市民对城市管理是否满意?

  一个城市的状态一定和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居民的经济状态、文化状态,居民的显性和隐形要求相匹配的。同时,一个城市,也总是在向适合大多数居民要求的状态转化的动态过程,这也是一个居民对城市管理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的过程。也因为如此,当我们对居民对城市管理的评价有所要求的时候,才会有一个客观的态度。

  本次调查,在回答“您对上海的城市管理满意吗”这个问题时,表示很不满意的为1.9%,表示不满意的为9.2%,两者相加为11.1%;表示很满意的为4.1%,表示满意的为36.7%,两者相加为40.8%;表示对这个城市管理感觉一般的为48.1%。

  那么,为什么近5成的城市居民对城市管理有这样不置可否的评价呢?

  受访者陈小姐的回答或许有一定的代表性:“相比其他城市,上海的城市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但是,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无法真正根治的顽疾。我感觉不是我们的要求高,而是我们总是要追求更好的环境。”

  那么,哪些是我们居民认为是城市管理顽疾呢?本次调查列举了近30项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就受访者整体感受而言:位列第一的是小广告;其次是停车难;第三是乱设摊;第四是高峰时段堵车;第五是小区、路边垃圾无人清理;第六是违法建筑拆除难。(见表1)

  有意思的是,对受访者个别访谈的调查显示,小广告、停车难等选项是受访者感受最普遍的城管问题;但是,部分受访者对乱设摊、违法建筑的反应特别强烈。根据上海市12345热线的统计,违法建筑和乱设摊,是居民投诉排行前四位的城市顽疾。这两项,一旦存在,便是受访者躲也无处躲的“梦魇”。

  路边摊、夜市有人欢迎有人怨

  路边摊、夜市与城市如影随形。

  本次调查,受访者评选出近5年来最为著名的10大路边摊、夜市。已经消失的吴江路美食一条街和彭浦新村夜市位列第一和第二,第三为中山公园夜市。(见表2)

  另外,金沙江路华师大后门的夜市,中原路国和路夜市也受到不少受访者的青睐。与形成大集市的热闹夜市不同,还有不少流动的摊点,也见缝插针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做生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摊主,有不少年轻人,甚至有白领、学生,把摆摊作为接触社会、了解市场的一个渠道,其中一部分人还在网上建立了摆摊的群,交流摆摊的消息和经验。

  本次调查显示,有16.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去路边摊、夜市消费;有70.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偶尔会去路边摊、夜市消费;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去路边摊、夜市消费。

  然而,紧邻这些路边摊、夜市的居民,却是怨声载道。杨浦区的一位受访者说:“自从我们这里有了夜市,临街的居民就再也没有安静的夜晚了。烧烤摊的油烟,高分贝的喧哗声,搅得人睡不好觉。天一亮,地上满是排档留下的污水油迹。”

  彭浦新村临汾路的夜市原来可谓北上海一大景观;但是,其热闹的人流极大阻碍了交通,导致多条公交线路不得不绕道行驶。

  一位街道干部表示:“这些路边摊、夜市,开始只有不多的几个摊位,由于受到欢迎,不久就形成集市。我们也挺难的。这个夜市这么受老百姓欢迎,整治的阻力很大的。但是,不整治,环境实在不像样,居民意见也很大。可以这么说,有摊点夜市的场所,环境一定是不好的。”

  疏和堵考验管理部门智慧

  路边摊和夜市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在法律的边缘生长。其兴旺发展,反映了市场的需求。

  在回答“您认为路边摊、夜市为何生意兴隆”这个问题时,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消费群体存在;其次是街头摆摊成本低;第三是摆摊的门槛低;还有,是摊点、夜市的价格便宜,另外,一些价格低的小商品,在一般商场买不到。(见表3)

  受访者张先生表示:“路边摊是城市的文化之一。福民街的小商品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是从摆摊开始,七浦路的服装市场也是如此。原来五角场也有夜市、路边摊,吃穿用什么都有,附近大学生是其重要的消费群体。后来取消以后,隔了若干年,在中原地区又产生了新的摊点集中的夜市。从这些摊点、夜市也出来一些‘草根’品牌,比如‘吴江路生煎等’。因此,光‘堵’显然不行。”

  其实,有些地区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例如,长江西路爱辉路有一个市场,离居民住宅不远,独立成市,有固定的店铺,也有供摆地摊的区域,专门销售一些低端的商品,摊点商家和消费者各得其所。附近居民也不受烦扰。同样,对曾经在中小学附近兴旺异常的点心摊,卖蛋饼、油墩子、羊肉串等,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中小学周围一定距离不能设摊的规定以后,此类摊点就此销声匿迹。

  哪些该“堵”,又如何“疏”?“疏”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堵”与“疏”之间,体现的是各地区城市管理部门的智慧。

  违法建筑为何拆不掉?

  如果说,路边摊、夜市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市场,市民对此褒贬不一;那么,受访者对违法建筑的态度则明确得多。

  调查显示:有58.4%的受访者认为,本市存在违法建筑,但不是很普遍;有32.8%的受访者认为,本市的违法建筑到处都有;表示不知道违法建筑的为4.7%;表示自己没有看到的为4.1%。

  而与违法建筑为邻的受访者,则天天生活在郁闷中。普陀区的周女士表示:“我居住的是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公助自建房,2层楼,房屋之间的间距只有2米。我前面一排的住宅被人开了饭店,还大肆搭建违法建筑,油烟、喧哗、晚上灯火通明,随地便溺,根本无法安静生活。我可以忍受地铁口给我发小广告的人,因为我可以拒绝。违法建筑一旦建好,可是躲也躲不了。”

  家住虹口的一对夫妻也有同感,一楼的业主把天井搭建成屋子,屋顶又建得高,弄得他们连衣服也无法晾。

  而绝大部分的违法建筑,拆除起来异常困难。周女士向街道、区政府不断投诉、反映,但就是没有效果。复兴中路的一位女士,为拆除邻居的违法建筑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下来了,但就是无法全部落实执行。

  那么,为什么违法建筑拆除难呢?受访者认为:首先是执法部门有畏难心态;其次是拆违牵涉各个部门,协调操作困难;第三是拆违牵涉各个部门的配合,不能成为执法常态,往往是一阵风,运动化,过后又死灰复燃。受访者感叹,市民投诉以后,执行部门往往以“我们已经发了整改通知”,作为接受投诉的处理行动;受访者还认为,目前从市民举报投诉到有关部门执法的程序、流程不合理,从市民发现违法搭建的苗头进行举报,到有关部门察看,发整改通知书,是否处罚尚未作出决定,那违法建筑已然从苗头发展成既成事实。受访者周女士说:“在有苗头的时候大多不阻止,到尾大不掉的时候又处理不了。”(见表4)

  当然,拆除违法建筑的行动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有一些社区,在处理违法建筑方面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一定的效果。受访者陈女士说:“虹口区凉城的一个小区,一户二楼的业主,在房屋重新装修时,试图把窗户改成门,把一楼大堂的挑檐变成自家的大露台。相关部门接到居民的举报,第二天就上门劝阻,然后多次做工作。这位业主最后恢复了建筑原样。其实,很多违法建筑在早期施工时,尽心细致的工作还是有效的。”

  城市管理关键是行动

  城市管理是一个大课题,社会在发展,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受访者对本市的城市管理的提升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有48.7%的受访者认为,上海的城市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30.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上海的城市管理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了,只要稍微提升一下就好;有13.3%的受访者则认为,目前上海的城市管理已经很好了;另外有7.2%的受访者则认为,无所谓提升,城市管理管也这样,不管也差不到哪里。

  调查中,在20多条关于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中,被超过2成受访者认可的有9条。受访者认为,城管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执行力不够;其次是一些法规的操作细则不够完善;第三是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另外,受访者还认为,不能把路边摊、夜市看作落后的象征,拆违不能“欺软怕硬”;同时,受访者也表示,城市管理也需要市民的积极配合。(见表5)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没有理由不珍爱这个城市。也因为珍爱这个城市,因此,对这个城市的管理提出我们的期待,我们希望这个城市是健康的,不希望这个城市有“顽疾”。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