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套房到底该怎么认定?

2014年04月30日 15:5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自首付比例提至七成,“二套房”便成为有购房需求一族考虑的重要问题。但也有不少消费者不太了解“二套房”到底要怎么认定,何种情况下又算是首套房。那么,针对现实生活中大家关注的几种情况,接下来将提请大家注意下列九种情况。
  1自己有住房,给成年子女购房
  如果父母名下住房的房产证上写有成年子女的名字,再为子女购房,算第二套;否则,算第一套。
  2自己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就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
  3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根据目前银行“认贷又认房”,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的情况下,再贷款购房是属于二套房的,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如果按过去政策,未成年时的房产只要没贷款,再申请房贷不算二套。
  4有全款购买住房,再贷款购房过去只“认贷”,这种情况不算二套房,但现在加了“认房”,虽然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5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贷款买的房产出售以后,家庭名下已没有任何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6先商业贷购房,再使用公积金买房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比较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房贷记录,不论房贷是否结清、房产是否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7婚前一方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再购且户口不在一起夫妻双方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在民政局有结婚登记。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是不能提供单身证明的,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
  8婚后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再购房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这使得很多试图通过“假离婚”来规避二套房新政的想法也付诸东流。
  9名下有商业公寓,再购普通住宅根据目前的政策,商业公寓不在限购之列,所以再购普通住宅仍算首套。
 新闻链接 
  去年三月“国五条”政策出台后,购买“二套房”、“多套房”的门槛增高。个别售楼人员为增加成交量,竟然为准客户支起了一“歪招”——办假离婚证,可以骗取购房优惠及贷款。近日,黄岛区政法机关就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经黄岛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帮助客户伪造离婚证的售楼员蒋某某、以及制作假证的王某某因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企图以假离婚证骗取银行贷款的潘某某夫妻不仅买房计划泡汤,还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5天。
  34岁的潘某某和妻子李某某都是黄岛本地人,一个在外企上班,一个在附近工厂上班,两口子觉得自己的20余万存款与其让它躺在银行睡觉,不如付上首付、贷点款再买套房子。2013年年底,二人看中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总价近70万元。售楼人员蒋某某,向两人介绍了现行的购房政策:要买“二套房”,如果已经有过贷款记录,这套价值70万的房子来算,首付得40多万。
  看到夫妻二人因首付太高而显出一脸沮丧,蒋某某压低声音告诉潘某某:“真想买就办假离婚,离婚后以个人名义买房,算首套房,可以省不少钱。”潘某某夫妻对此考虑到去民政局离婚有些“丢人”不说、还怕“假戏真做”,表示不想冒这个风险。蒋某某竟又神秘地告诉潘某某:“要是不想去民政局离婚,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办个假离婚证。”
  一听是办假离婚证、不用“丢人办离婚”就能享受购房优惠,潘某某两口子有了兴趣。蒋某某还一口承诺:“我帮忙找人办假证。”于是二人便按照蒋某某的吩咐,提供了结婚证、户口本、身份证和照片,还交了1500元钱,十几天后,就接到蒋某某电话说是假证办好了。然而,之后二人就得知蒋某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了。
为买二套房办假离婚证骗贷 售楼人员及制证者获刑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