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产中介质疑平安好房网"零中介费":不挣钱怎么活?

2014年05月15日 08: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房产中介质疑平安好房网“零中介费”:不挣钱怎么活?
    平安好房网今天上线,多家中介机构分析称,平安好房网的推广模式只是营销噱头,不同意其“去中介化”、“零中介费”的说法。网站截图。

  中新网5月15日(房产频道 孙建永)“千套房源8折起”、“二手房免交中介费”,这一系列优惠齐上阵,无疑将对购房者构成吸引。据多家媒体报道,平安旗下的平安好房网于今日上线,其所主打的购房优惠、房贷支持等服务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同时也引来诸多质疑。多家中介机构分析称,平安好房网这一推广只是营销噱头,也并不同意其“去中介化”、“零中介费”的说法。

  近几日,一个新的房产线上平台——平安好房网,引来业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平安旗下的平安好房网今天正式上线,这个呐喊着“买新房返利购房者”、“二手房交易免中介费”的电商平台,在诞生之初就备受关注。然而,其问世会否仅是“昙花一现”,对房地产电商市场将带来哪些影响,值得关注。

  平安好房网新房砸钱模式将启动

  中新网房产频道注意到,在平安好房网5月15日上线前的预告界面上,“520购房节”、“千套房源8折起秒杀5亿购房补贴疯狂送”的标语格外显眼。

  当前,大多数城市房价仍居高不下,普遍陷入观望状态的购房者是否能从好房网得到实惠?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网房产频道表示:“这一推广只是营销噱头,对于房地产电商来说,目前只是行业的渠道补充,做不到垄断客户。5亿对于其他消费品可能是非常大的补贴,但对于动辄几百万的房产来说,即使真支付5亿的优惠,也很难影响购房者的决策。”

  平安好房网首席运营官庄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新房买卖方面,平安称将依托独特优势与开发商对接独家优惠,并规划在总共约4000亿元的新房市场规模中,平安好房网计划今年下半年争取5%-10%的市占率,三年以后争取占有一半。

  然而,平安好房网在占领市场份额的雄心面前,是否有足够的魄力和耐力来做这种补贴?对此,广州日报昨天援引一位房企品牌营销负责人的观点称,平安固然可以靠高额补贴来占据一些市场份额,但是如果长期补贴,作为一个需要营利的企业,显然不现实。

  “零中介费”言论遭二手房中介否定

  据了解,平安好房网这次为自己设置了很高的定位,即打破房地产互联网传统经营模式,要做“纯电商”平台,打造打造地产电商界的淘宝、天猫。

  对此,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经理孔丹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表示:“这就是一个噱头罢了。目前还没有纯粹的房产电商平台,房产交易唯一能够搬到线上的就是房产展示,其他环节都不能在线上实现,如实地看房、合同签署、贷款付款等都不能线上完成。”

  如果说,业内对平安好房网在新房市场的砸钱模式还有一些保留意见的话,那么其对二手房免中介费,甚至消灭中介的说法,则被链家、我爱我家、中原等房产中介一致否定。

  庄诺曾表示,房地产中介将会是互联网金融下一个被消灭的对象。“平安好房要做的就是要去中介化,零中介费。”

  为此,我爱我家的孔丹认为:“不收中介费也是个营销噱头,为了吸引客户眼光,否则公司的收入从哪里来,恐怕有些不现实。”

  “对于中国人来说动辄几百万的房价下,几万元的中介费并不是影响交易的最关键因素。”张大伟说,“可能有人因为淘宝‘双11’活动买一年用的洗发水,但不会有人因为电商便宜几万元就突然起意买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房屋买卖尤其是二手房交易的风险问题。链家地产张旭表示,二手房交易流程很复杂,涉及议价、看房、贷款及过户等很多服务环节,这些在线上都不能解决。

  “现在消费者的关注点也不再是中介费花了多少,而是中介提供的服务如何,能否帮助他们把控风险,出了问题能否协调解决。”张旭说。

  平安好房网背后的猜想:涉足地产金融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称,平安好房颠覆传统模式的底气或许来自其客户资源。同时平安银行、平安大华基金、平安信托等都将给与平安好房金融支持。

  不管怎样,当前的种种猜疑和评价都不是定论。随着平安好房网的上线,相关问题的进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能否认,平安好房网具备一些自身优势。另外,恐怕平安方面在打造好房网的背后,还有更进一步的诉求。

  “平安好房网更多的目的应该还是利用这一推广借口,介入房地产交易市场,涉足房地产金融服务 。”张大伟说。(中新网房产频道)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