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产电商涉嫌违规 7家中介欲联手抵制

2014年06月26日 11:2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继杭州、重庆、北京、青岛之后,深圳的房产中介联盟也叫板以搜房为主的电商等违规行为,抗议网络平台端口费变相加价和电商平台违规竞争等行为。

  房产电商与中介机构的矛盾一触即发,“战火”蔓延至东莞的市场。据悉,占领东莞市场份额达半壁江山的7家中介机构(包括中原地产、合富置业、满堂红、金信联行、科威不动产、世安居、德融)有意联合起来抵制电商违规等行为。

  东莞中原三级市场副总经理刘熊表示,东莞7家中介机构是自发组成联盟,7家中介的负责人已达成共识,并盖章签字,另外有25家中介机构有意加入联盟,旨在抵制电商违规行为,以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悉,中介联盟已经拟定了相关文书,文书内容还在修正中,或在下周公布。

  东莞科威国际不动产总经理张霞告诉记者,东莞7家中介机构确实达成共识,中介联盟并非针对个别网络平台,而是针对跨界营销中违规行为,也希望通过联盟的力量,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网络平台上房源的真实性。

  东莞中介联盟是否会退出与电商合作一手房销售?

  在采访中,东莞中原、科威不动产等中介机构表示,一直以来并没有与电商合作,未来也不会与电商合作,不会与电商平台进行一二手联动,也不会被电商整合,与开发商沟通中也会表明此立场。这意味着开发商想要找联盟企业合作卖房,或只能在中介机构和电商之间择其一。

  电商被指私下与经纪人结算佣金

  “我们联盟的主要原因是抵制电商的违规操作”,东莞中原三级市场副总经理刘熊介绍,“电商通过其平台,绕过中介公司,与经纪人结算佣金。经纪人本身在中介公司任职,却利用自己的客户资源,通过卖房以获得自己的私人利益,这是与中介公司的利益相悖的。对此,搜房等电商并没有正式回复我们提出的经纪人诉求,这也是我们联盟的关键因素。”

  据悉,中介公司培养经纪人专业技能,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经纪人上岗需要考牌获得资质认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收集相关房源信息,为购房者提供相关的资讯,带购房者现场看房促进成交,协助购房者完成办理过户等相关繁琐复杂的手续。而电商却无偿占有这些资源。

  电商提供的是门户渠道的功能,“房产电商通过O2O的形式做广告,向开发商收取客户团购费,让开发商为效果付费”,一位房地产资深记者介绍,“在这个过程中,电商需要得到更多的渠道资源,而经纪人手中把握大量的客户资源,这是促成两者合作的原因”。

  对此,东莞市中介协会会长郑浩辉表示,从去年开始,个别电商尝试绕过中介机构跟经纪人合作,利诱经纪人录入客户的消息资料,并且与经纪人直接结算佣金。电商平台与经纪人直接结佣是违规行为,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如果有证据证明电商平台与经纪人直接结佣,协会将会采取相应的行动。

  东莞是否出现房产电商和经纪人直接结算的纠纷?

  东莞中原刘熊则表示:“目前,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此类纠纷,因为这些操作都是隐性进行的。此次中介联盟正是对外声明的机会,亦可重新整顿行业的规范和秩序,另外,我们会加强员工的内部管理,一经发现员工有‘走单’行为,马上开除。”

  端口费变相加价 频出虚假房源

  在走访南城某中介门店时,一位中介从业人员梁先生向记者展示如何在搜房帮等端口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我们在搜房帮等端口注册账号,并录入房子的信息,至于里面的户型、价格、楼层等信息可以随便填写。”

  当记者感到不惑之时,梁先生表示这是为了吸引客户点击和房源的曝光。据东莞中原刘熊介绍,近年来,搜房等网站频频推出新版端口产品,以“升级”的名义提高端口产品的价格。为了增加房源的曝光率,房产中介公司和经纪人只能接受。

  据悉,搜房网从一开始的60版,即端口每天可以刷新60次,到现在升级600版,经过几轮的升级,端口的成本增加超三倍。

  对此,东莞市中介协会会长郑浩辉表示,今年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中介生存困难,中介的运营成本逐渐增加,而收益在减少。“我更希望通过合理的方式,房产中介和搜房等平台可以更好地合作,共度时艰。关于中介联盟要求端口降价等属于市场行为,协会则不表态。”郑浩辉说道。

  “随着每个业务员的刷新次数增多,虚假房源也越来越多。这增加了我们整体的营销费用和时间成本,而利润却在下降。”刘熊表示,“对此,我们只能请搜房网监测虚假房源信息,并不予通过。另外,搜房网回应了端口价格调整等相关事宜,在现有的基础上打6折,至于端口版本的使用,这由每个公司的不同情况而定。现在,我们已经收到一份搜房网端口价格调整的正式公文。”

  ■聚焦

  电商团购“真实惠”还是“用钱买优惠”?

  坊间传言,电商平台推出的营销模式“5000抵6万”团购相当于用钱买优惠,购房者没得到实惠,反而增加了购房成本。这是否属实?

  对此,东莞中原刘熊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这是开发商通过不同的渠道为购房者提供优惠,不会增加购房者的买房成本。某网站一位资深房产媒介人士也表示,购房者在电商团购活动中确实能得到一定的实惠。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分别尝试在搜房网站电商团购和在项目售楼部进行现场团购。记者在搜房网上进行团购报名,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资料,便可成为搜房卡会员。从搜房网上获悉可以通过在支付宝或到城区某项目售楼现场支付5000元会员服务费,便可享受“5000元抵6万”的优惠。

  随后,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来到城区某项目售楼现场咨询“5000抵6万”相关团购事宜。该项目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5000元的团购费用是开发商与搜房协商的优惠,不可免除了。如果不参与‘5000元抵6万’的团购活动,只能在总房价上加6万元。”

  ■声音

  市中介协会会长郑浩辉:希望中介和电商寻求新的合作点

  据悉,上周深圳中介联盟发表声明联盟内各成员,停止与所有电商的一二手联动业务合作。东莞中原、科威不动产等中介机构表示并没有与电商合作,未来也不会与电商平台合作,这是否意味着开发商想要找联盟企业合作卖房,或只能在中介机构和电商之间择其一?

  对此,南城西平某楼盘营销负责人表示各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或者在自己项目行得通的方式。

  东莞市中介协会会长郑浩辉表示,中介机构和电商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两种,其一,资金雄厚、资源丰富的中介公司会抛开传统的电商,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其二,中小企业还是以电商合作的形式存在。

  东莞中原刘熊表示,在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中原地产开展了线上渠道的探索,建立了自己的房源信息网站,减少对网站入口的依赖。因为城市发展的轨迹和模式不一样,东莞暂无出现自己的网站,不过这是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不少中介公司逐渐“转型”发展,在拥有大量客户资源的基础上,搭建自己的房源信息网络平台,这对房产电商或是一个挑战。

  一位资深房产记者表示,房产电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房产电商更多的是通过O2O的模式,因为它的大宗、非标准化使其无法在线上进行支付,往往是通过线下的支付和体验进行的。

  为何说房产电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房产电商使其广告支出成本降低,说明它是可控的;另外,通过销售房子支出其营销费用,使整体的营销费用降低,说明了房产电商是可支配的。对搜房等平台而言,以电商的模式嵌入营销过程,以效果付费必然会成为发展的趋势。搜房通过线下资源的整合和线中渠道的利用,进行跨界营销,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位资深房产业内人士说道。

  然而,房产电商缺乏足够的线下资源,手上不掌握房源,使其只能充当房产信息平台,难有足够的发言权。

  对此,东莞市中介协会会长郑浩辉表示,在O2O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中介,需要打破固有的模式。“我更希望可以通过创造更多合适的方式和条件,促成房产电商和中介机构的合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房产电商的前景是可观的,同时,中介也有拓展业务的需求。因此,我希望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可以寻求新的合作点,促成双方合作,实现共赢。”

  多地房产中介与搜房网停止合作

  ■新闻链接

  5月28日,搜房网在杭州遭到9家中介联合下架二手房源,成为继安居客、好屋中国之后第三个被中介联盟“炮轰”的电商平台。

  6月11日,青岛50家房地产中介公司组成“联盟”,宣布全面停止与搜房网的合作。

  6月18日,深圳中原、美联、世华、中联等深圳四家最大房产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联合召开“抵制违规行为、规范行业发展”发布会。深圳的房产中介联盟也叫板以搜房为主的电商等违规行为,抗议网络平台端口费变相加价和电商平台违规竞争。同时,联盟称“即日起停止与所有电商公司的一二手联动业务合作”。

  端口费

  ■知多D

  “端口费”,指房产经纪使用房产门户网站平台缴纳的费用,经纪人缴费后,将获得相应的账户和密码,通过网络端口发布房产信息,刷新房源。由于网络平台的房源众多,要使得自己发布的房源位于网页前端,经纪人必须每日多次刷新。

  (见习记者/叶永茵 记者/郝金朋)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