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余亩土地收益翻七倍 村民年均收入预增四成

2014年07月25日 14:1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以前一亩水田一年辛苦下来难赚1000元,现在光租金就近千元了。”清新区太平镇福兴村村民陈灿河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目前,他们村梳理整合土地290亩,其中130亩已公开流转后,引来了3个农业项目集约化经营,土地出租收益翻了7倍。据村长估算,今年该村总收入将达200万余元,村民年均收入将比上年增加四成。

  土地流转曾遭反对而“流产”

  从1982年起,福兴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家庭开始自食其力,促进了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该制度的问题频现,村民的土地矛盾日益严重。例如人口嫁娶迁移、出生、死亡土地都没有发生变化,形成了一些家庭人口多而没有耕地,死亡后还保留有土地,人口流动又形成弃耕现象,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了农民奔康致富。

  于是,福兴村2002年提出进行土地流转,保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全体村民拥有土地权益不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农业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经济,使土地资源快速增值升值,同时把原来从事农业的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转移到其它行业发展。

  悲剧的是,该想法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对,调整土地承包权没有成功,土地流转因此而“流产”。其中的原因,用村长陈乐明的话来说就是观念问题,“很多村民认为把土地转出去,手里没粮食会很慌”。

  土地每5年调整10%土地增值金

  近年来,福兴村的老人耕不了地,年轻人又不愿意耕地,慢慢地有村民将土地租出去,可是独家独户的出租并没有太大的收益。今年3月,村委会的干部和村民理事会成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土地流转意见,经过三次会议研究,最终全村40户家庭39户同意土地流转。

  据介绍,土地流转方案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权、村民当年户籍人口享有土地流转权益收入不变;将村所有土地重新归还集体,全村土地流转所得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收归之后的土地实行整片公开流转,村民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转让权,所有流转土地每5年调整一次10%的土地增值金等。

  陈乐明说,土地流转收入分配形式,按当年收入30%留给村集体兴办公益类各项事业,70%平均分配给当年在村的户籍人口。经过梳理整合,全村集体土地可以流转的有290亩,目前已有130多亩土地流转。

  流转后引来3个农业项目集约经营

  福兴村土地流转很快见效了,陈乐明告诉记者,该村因此还引进了3位外商前来投资发展主导产业,主要从事微生物食用菌菇类、花木生产、水果种植3个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项目。3位经营者长期就地聘请17名劳动力从事生产,他们均是无法外出或需照料家庭的50岁左右的劳动力,每人月工资约1800元。

  在村里食用菌菇场干活的陈灿河告诉记者,他是最早同意把土地交给村民小组拿出去流转的。目前,他已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并给记者算了一笔简单账:以前一亩水田,一年辛苦下来也难赚1000元,现在租出去就差不多近千元了。“除了收取租金外,在菇场打工还能领到一份工资。”陈灿河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此前村民零散出租土地租金不过只有120元每亩,如今土地流转后土地出租每亩收益最低800元,最高达到了1000元,在此前基础上平均翻了7倍。陈乐明说,除流转外的160亩土地今年也增收了34万元,预计全村总收入达到200余万元,人平均收入约1.45万元,村人平均收入比2013年增长40%。(记者/贺欢 特约通讯员/丰志毅 洪燕丹)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