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评:对潘石屹“捐外不捐内”的反质疑

2014年07月25日 15:1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慈善捐赠通常都是掌声的引信,但并非所有的捐赠都收获单一的掌声,有时也会收获倒彩。比如陈光标到台湾到美国当街撒钱,他所获得的倒彩声则超过了掌声。当潘石屹宣布向哈佛大学捐献1500万美元(约9300万人民币)时,争议之声就即刻弥漫网络。

  质疑者问道,在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能到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并非最需要捐助的人,潘石屹是不是想通过捐助国外名校留学生来网罗人才?他这么做是否为将来子女进哈佛铺路?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捐给谁是捐赠者的权利,外人无权说三道四。中国高校的贪腐新闻频爆,捐给他们还不知道最后落入谁的口袋……

  潘石屹的妻子、“SOHO中国”CEO张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助学是希望更多中国优秀贫困生能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SOHO中国基金会没有对受助学生毕业后是否回国、或到SOHO中国工作加以要求。

  说旁人对捐赠者无权说三道四,这也不尽合情合理。捐赠者有捐赠的权利,议论者也有议论者的权利,二者并不矛盾。可加考究的只是,谁说的更有道理。

  我们都知道,比起超级大国美国,中国有更多的学校和学生需要捐助。作为中国人,从一般的地域常情来说,大部分都会希望“肥水不流他人田”,把这将近一个亿的人民币留在嗷嗷待哺的内地学校,留给那些还上不起学读不起书的穷苦学生。

  但这么做,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内的学校是不是经得起信赖和托付?一些教师的师德、教学和学术表现还能不能适配这些捐款?当带着慈善温度的捐款去向不明,被使用的价值不彰时,捐助的冲动一定会受到降压和阻滞。

  精明的潘石屹在巨额捐赠的背后,应该也会有某种个人动机。但潘石屹与陈光标不同。陈光标在美国街头“嗟来”般地发钱,其高蹈的富人姿态和低级的作秀花式暴露无遗。潘石屹把钱捐给学校,并且指定捐给经济不那么充裕的中国留学生,其境界显然与陈光标不可同日而语。可以细究的只是,在需要与更需要之间,他捐给了可能的需要者,而非更需要者。

  面对潘石屹的“捐外不捐内”,我们更应该质疑的是,我们一些学校为什么经不起信赖和托付?假如把钱投向“雪中之炭”,却有被雪吸收融化的危险,那么转而把钱投向更可靠的“锦上之花”,这种选择是不是更为明智?

  如果有足够的自省精神,国内学校应该从潘石屹捐助哈佛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以实际行动来改变捐赠的方向。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