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资金吃紧炒家离市 评论:断供弃房敲响楼市警钟

2014年08月18日 14:07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7月29日拍摄的温州市区温瑞塘河沿岸的楼盘。新华社发

  近期,浙江杭州、温州等城市陆续出现“断供弃房”案例。即购房者停止支付按揭贷款,将缩水房产甩给银行。

  在许多地方楼市下行、房地产商家“千方百计去库存”的当口,“断供弃房”重现市场,案例从几十起到上千起不等。这一现象传递了哪些信号?会给个人投资者、银行及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资金供应吃紧炒家纷纷离场

  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个别楼盘房价“大跳水”,杭州等地相继出现业主“断供弃房”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杭州出现“断供弃房”现象,主要是因为购房者资金供应吃紧,无法继续还贷,该现象多发于“炒房客”群体。

  浙江一家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表示,“炒房客”受楼市持续下行影响,手持房产难变现而被“套牢”,资金吃紧情况比较普遍,当无力还贷而又“出货”无望时,他们只好承担赔本又赔息的风险。

  在房价同比连跌34个月的温州,目前按揭贷款中出现“弃房”的案例41起。与商品房抵押贷款(炒房者)近千起“弃房”案例而言,虽然是“小巫见大巫”,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增加不少。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没有证据显示“断供弃房”有进一步蔓延之势,但随着楼市持续下行,尤其是在一些遭遇楼盘“爆炒”的区域,无力还贷导致“断供弃房”现

  象很可能增多。

  按揭风险上升还贷意愿下降

  快房网首席评论员程伟明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断供”是原因,“弃房”是结果。这说明在楼市下行期间,原本被当成“优质资产”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可能暗含着未被注意到的风险。

  据分析,部分区域房价回落明显,影响了投资者的还贷意愿。此前一些商业银行

  对购房者信贷资格审核不严,甚至默许其收入状况造假,以及评估注水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掩盖了购房者真实的信贷能力。

  从“断供弃房”的案例看,不管是“供不起”还是“甩包袱”,结果都是损失惨重。不仅房子没了,首付、月供也“付之东流”。如果房子抵掉还不足以支付银行贷款的话,也会在个人信用记录中留下“污点”。

  业内人士认为,“断供弃房”现象给投资者特别是“炒房客”敲响了警钟。购房应该量入为出,不能盲目承担超出个人偿还

  能力的贷款,而要结合收入情况量力而行。

  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虽然房产目前依然是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贷款品种,但“弃房”已使“信用裂痕”显现,银行一旦成为“房东”,拥有账面资产却无法转换为现金,将会波及整个信贷市场。

  限购松绑难成救市良药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陆续放松“限购”,而银行方面的反应并不积极。

  一位金融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断供弃房”会增加金融系统房贷坏账风险,“银行信贷质量跟房地产信贷质量高度正相关,商业银行今后可能不再把房贷当作优质贷款了。”

  对于银行而言,严格审批住房信贷才能化解未来“被迫当房东”的风险,这已成为多家银行的共识。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逾期率和逾期额在上升,也成为下半年重点防控的风险。

  尽管一些地方出台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升,但“限贷”松绑却难获银行回应。就银行而言,前期“高杠杆”带来的按揭风险需要尽快消化,同时继续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实施从紧政策,避免出现新的风险。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最新发布报告称,要警惕中国房地产松绑限购之后投机再起。一旦宏观管理层全面放松限购和限贷,被压抑一时的市场投机需求可能反弹。 (据新华社杭州8月17日电)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