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楼市调控政策频出台 专家:一线城市购房时机来临

2014年10月15日 10:07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0)

  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公秀华、实习记者张艺萌) 楼市近期频传利好消息,继央行房贷新政后,公积金改革大幕拉开: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通知,放宽公积金贷款条件,并要求各地实现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推进异地贷款业务,同时取消公积金贷款多项收费。多重利好下,购房者是否迎来出手良机?

  由于利率低,购房者大多希望用公积金贷款,不过条件高、额度小、异地使用不便等问题让诸多购房者无奈。不过,未来这一局面有望改变:按照最新下发的通知,连续缴费6个月的职工就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曾在异地缴存公积金,现居住的城市缴存不满六个月的,可以根据相关证明合并计算。另外取消公积金贷款保险、公正、新房评估等多项收费,这一部分费用,大概占贷款总额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不过记者致电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咨询电话,对方都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客服:新的政策暂时我们还没有最新的通知,是怎么执行或者什么时候执行,建议您时刻关注我们公积金的官网。

  从今年6月开始,全国各地纷纷取消限购,随后央行房贷新政出台,“认贷不认房”、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七折等措施,被认为是近年来楼市最大利好,现在三部委又联合发布通知,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上一次出现多个城市集体放松公积金政策的现象,还要追溯到2008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期。多个利好叠加,效果更明显。

  张大伟:这些政策会跟其它的就是一些限贷松绑,包括一些限购松绑的政策叠加,然后产生1+1>2的效果。

  不过知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则认为此次公积金放松,更大的意义在于规范公积金管理运营。

  就是对全国公积金的管理办法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整,门槛降低,使得公积金原来更多的是为中低收入,或购房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提供渠道,我觉得这种目的可能会更加凸显。

  尤其在实际购房中,很多开发商阳奉阴违,表面上同意公积金贷款,但实际上会变着各种法子禁止买家公积金贷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款时间较长。对此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介绍,《通知》重申了办理流程的相关时限,如果有主管部门办理迟缓、房地产企业拒绝公积金贷款的现象,职工可以进行投诉。

  首先,管理中心自己要提高效率,第二,我们市场总的形势来讲,已经发生变化,开发商拒贷情况会减少;第三,有个别拒贷的,应该严肃处理,我们也建立了黑名单制度。

  无论是规范管理运营的考虑,还是政策松绑的考量,对楼市的利好显而易见,那么目前买卖双方胶着的状态会否打破?有购房需求的人是该继续观望,还是果断入市?继续听记者报道。

  这些措施对于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二线城市由于房价居高不下,购房者对频频出台的政策更是非常敏感。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最近门店前来咨询和看房的人增多。

  对于购房者来说的话,他会因为这个政策的信号,而改变或者说加快自己的购房决策。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十月份的成交量相比较之前也确实有一些上涨。

  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持谨慎态度。韩世同的观点是,影响不会很大。

  韩世同:影响不是特别大,因为公积金的占比并不是特别高。

  不过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分析,这次公积金的改革和央行房贷新政形成一套组合拳,将会刺激需求,尤其是首次置业和二次改善需求。

  杨红旭:这次放松主要利好是二次置业需求的人,目前购房贷款中,公积金放松力度偏小。因为他提出是针对首套房,和二次改善型住房,三套是停止。个人商业三套及以上也可以。

  其实,不仅这一套组合拳,从去年来楼市调控就更注重分类调控和上下调控,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城市采取不同政策,避免像过去那样误伤有改善需求的购房者。杨红旭建议,大部分购房者可以关注新一轮购房季。抄底购房的时机慢慢来临。但对于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杨红旭: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库存压力不大,供求相对均衡,这部分城市一旦需求释放,价格可能由跌转涨,或者转为企稳。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明年再抄底也不迟。但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四季度包括目前,都可以把房子看起来,遇到合适的,就可以入手。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