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屋设计:27平米小破屋变身3室2厅2卫大豪宅

2014年11月28日 10:5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改造前的旧屋。

  改造后的剖面图。

  改造后的厨房。

  改造后的客厅。

  改造后的卧室。

  改造后的楼梯。

  催泪设计:  

  西关大屋曾经是广州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官贾富人的聚居区,但旧时的建筑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加上大多已经破败不堪甚至沦为危房,所以拆迁改造之声一直不绝于耳。这间终日不见阳光、不通风,只有27平方米的小屋中,一家四口艰辛生活了几十年,在设计师的手下,这个被业内誉为“神设计”的案例,如何变成通风、光猛的3室2厅2卫大豪宅?  

  文/图:记者梁红举

  诉求:

  有光线,给女儿独立空间

  “哪是什么西关大屋?早就变成西关烂屋了。”汤云林带着母亲、老婆和女儿住在这个昔日辉煌的西关大屋已经几十年。“就像一个防空洞,不通风、没有采光,白天都黑漆漆必须点灯。”这个长5.12米、宽5.25米的居室,被夹在一个过道、三户人家的中间,一边的门和窗都面向走廊,而另一面墙上的窗则朝向仅隔着70厘米的另一栋楼,这唯一可能有光通过的70厘米空隙却被楼上住户的雨棚遮盖,导致阳光根本无法照进屋子里。汤先生说,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查看节能灯泡是否需要更换,还有就是随时维修家用电器。

  除了“零采光”,空气没有对流更是让居住环境雪上加霜。家里常年潮湿,衣服、被褥都湿漉漉的,连洗衣机、电视、电脑都因空气过潮而经常失灵。家里的奶奶因长期缺少阳光照射,骨质疏松,竟因拧毛巾而导致骨折。

  狭小的27平方米面积却要容纳一家四口。奶奶住着家里唯一的一间卧室,所有的衣物也都放在这唯一的卧室,汤先生和太太则每天要通过近90°的楼梯住在低矮的自建阁楼里。而今年23岁的女儿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女儿虽然在广州上大学,却很少回家,“根本没有自己的空间,回去只能睡在客厅的木长椅上,还不如睡在宿舍里。”

  因此,有光,有风,有女儿独立的卧室,成了汤先生一家的愿望。

  改造:

  神奇大变身三房两厅两卫

  道胜设计在广州设计圈多少显得有点另类,设计师何永明做过老师,有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当时海星会找到我的时候,我没有犹豫,不为别的,就想圆汤先生一个梦。”何永明说。

  “这是我从业以来遇到的最多最大的难题,可以说到了改造极限。”何永明说,空间最高度只有3.8米,按照一贯的设计,没有4米的层高完全无法做两层设计,而且上面还有两条大梁,这种承重梁无法改动,而梁下的高度只有1.2米。“下面的层高不能低于2米,否则会相当压抑。”何永明将门移了位置,开到了2米高,与天花板看齐,在另一边的墙上增加了一扇窗。“增加采光,同时加强通风。”为了增加通风效果,靠近巷道一侧的所有窗户也全面扩大。

  拆除了原有的阁楼搭建和墙体,改用钢结构进行二楼搭建。按照常理,一楼空间只有下沉才能给二楼足够的高度,但何永明反其道而行之,将餐厅和客厅的一部分升高,形成错层结构,使二楼同一位置的高度只有1.3米。但他改变了楼梯设计,借用楼梯本身的坡度,使大梁处在楼梯的中间位置,“我观察了汤先生的身高,他是他们家最高的人,这个空间完全没有问题。”人走在楼梯上,距离大梁最矮处也超过人体的高度,这样上下楼梯也不用再弯腰爬过大梁下。

  客厅上方的整块空间,成为了汤先生夫妻的卧室,低处的是睡房,高出来的部分则装饰成茶室。女儿的卧室则安排在二楼的巷道一侧,这里的高度和通风都不错。一楼抬高后形成的二楼低矮空间,则成了衣帽间、储藏室和二楼卫生间的地方。一楼的空间也进行了重新分割,老人房从靠近走廊的地方移到了靠近巷道一侧,再开了一扇窗,改善通风效果。这个卧室位于厨房旁,与客厅隔着两道门不影响休息。

  借光:

  阳光照进西关大屋

  “空间重新规划的难度并不太大,反而是光线问题最为困扰。”当时时至阳春三月,广州已是阳光灿烂,但这栋房子里依然陷入黑暗之中。“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到隔壁人家‘借’点光。”何永明说,凿壁借光是当时比较好的做法,但去实地一看,每天最多也只有半小时的光线,而且就那么一束光线,“太有限了,也不太可靠。”最后只得放弃。

  何永明想过利用光纤引入自然光,但光亮度不够,而且价格昂贵,要发出30瓦灯光的亮度,要花数万元。 “为了这点阳光,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段看了很多次,能走的路仿佛都被堵死,那是我接到这个任务以来第一次想到放弃。”但“依然在房子内部采用人造光,又有违初衷。”“有时候真的是绝处逢生,好像灵光一闪,何不用镜面反射借光。”他将巷道两面的墙壁全部刷白,避开邻居家的窗户,在巷道里安装了大面积的镜面,然后在对面楼顶摆上镜面,镜子用铁链拴住,但可以自由调整角度。让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到巷道的白墙上,再反射进入室内。“成本很低,效果很好。”最后,将走廊也刷成了白色,利用光线的漫反射使室内充满“阳光”。

  楼梯的梯步设计成了一个个抽屉,楼梯下安置洗衣机,一楼二楼两个卫生间的设计,使生活更为便利。“解决功能问题是最基本的,我更希望通过设计传达一种生活方式,再小的空间也有整洁规划的办法。”主人们住进这个新家之后,完全被“设计”的巧妙与心思以及前所未有的美感彻底征服。“房子至少变大了一倍,好亮好美。”坐在自己的茶室里,汤先生对这次设计赞不绝口,但在何永明看来,设计不仅是一个手段、一种交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传递。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