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莞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新建面积超220万平米

2014年12月18日 09: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由东莞财政投资新建项目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将率先执行国家有关绿色建筑标准。资料图片

  建筑节能,除了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之外,新建建筑要执行更高标准。据了解,由东莞财政投资的新建项目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将率先执行国家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有哪些节能标准,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本文将为读者一一呈现。

  新建绿色建筑不少于220万平方米

  根据《东莞市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指引》,城镇新建建筑须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不少于220万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据了解,由东莞市政府财政投资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档案馆、科技馆、体育馆、研发中心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新建建筑项目率先执行国家、省绿色建筑标准。

  大型公共建筑、城市综合体项目能耗巨大,应率先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东莞新建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据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必须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中央空调系统、照明与办公设备、动力设备和监控中心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建筑的屋顶合理采用绿化形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筑室外透水地面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40%;建筑的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具体到设计层面,东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向葳认为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规划设计,让建筑自然通风。另外,设计合理的体型系数,建筑外表面尽量少,围护结构的面积少了,也就自然没那么热了。业内人士认为,建筑节能方案非常重要,要把合理的东西用在合理的地方,关键是组合、设计上的精雕细刻。“不一定全部要用最高科技的设备,而是要有合理的优化选择。”

  下面将以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大楼以及东莞万科大厦为例,详解新建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多“给力”。

  案例1 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大楼

  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大楼是新建建筑节能的典范,在2011年已获得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总占地面积369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664平方米。走进大楼,你会觉得它的确与众不同。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高效围护结构体系,外窗采用中空Low-E镀膜玻璃结合透明单片玻璃,南向采用透明孔板遮阳,Low-E镀膜玻璃;项目空调系统采用温湿度独立空调结合双温新风机组分别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保持室内高舒适度及相对低能耗;新风机组采用全热回收型双温新风机组,对排风进行全热回收;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可再生的湖水作冷却水;空调系统的风机、水泵采用变频控制。照明系统采用T5节能灯,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建筑节能工程的主要设备包括: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此机组为高温冷水机组,机组COP值高达7,比普通冷水机组COP提高35%;采用湖水源螺杆式冷水机组,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湖水作为冷却水系统;采用变频水泵;新风机组采用热回收效率大于70%的全热回收型双温新风机组。

  案例2 东莞万科大厦

  东莞万科大厦项目于2013年1月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该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满足共计19项控制项的全部要求,项目通过围护结构、高效空调、新风热回收、太阳能热水及节能照明等实现建筑节能。据了解,新风热回收技术可以对夏季新风进行预冷处理,降低室内新风负荷,排风热回收年节约运行费用约为9万元。该建筑通过对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采用高效的变频多联机空调及LED照明灯具,整体降低了建筑综合能耗,建筑综合能耗节能率达到63.92%。

  东莞万科大厦自建中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屋面雨水汇入中水站清水池,最后回用于绿化浇灌、道路车库冲洗等,全年可节约自来水约2.8万吨,同时通过节水灌溉、节水器具进一步降低项目用水量。据悉,中水处理系统全年可以节约水费约6.25万元。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