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绿地模式”难成样板 房企规模增长遇瓶颈(2)

2015年01月09日 08:4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但是,产业地产开发的门槛更高,对企业资源有限,又缺乏投融资经验的住宅类地产开发商而言,产业地产的投融资模式完全不同,运作思路也大不一样。在这一背景下,传统住宅开发商向产业地产转型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教育地产、医疗地产、旅游地产以及方兴未艾的白领公寓等新兴地产种类。一方面这些领域都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开发商在这些领域的资源、人才以及投融资经验并不充分。

  亿翰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啸天表示,那些拓展新业务的企业,探索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代价。比如,花样年为了培育彩生活板块,主体开发业务至今仍维持在百亿元左右,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另一家尝试在商业领域发力的房企,近4年来始终维持在400多亿元的规模,同期,世茂和碧桂园的规模已经一飞冲天,即便是规模原来稍小的阳光城、蓝光地产、海亮,如今也是倍速成长。

  探索新业务需要付出较大代价,不去探索又会错失新领域的快速增长机遇,房企需要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

  行业兼并日趋频繁/

  面对上述两个选项,更多的开发商作出了第三种选择,即通过蚕食中小地产商的市场份额壮大自己。

  龙湖地产品牌总监许桐珲认为,未来大的开发商主要还是靠吞噬中小房企的市场份额来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来自融创的销售数据显示,融创上海公司的合约销售额达到270.73亿元,是2014年融创取得715亿元合约销售额的主要收入来源。盘点融创的热销项目可以发现,除了一部分是由融创和绿城的合资公司从土地市场公开拍卖获得之外,大部分项目是融创通过收购上海市场的中小房企项目所获得。而这些企业不仅给融创提供了项目,也带来了市场份额。

  克而瑞的统计显示,2014年销售排名前100的房企,销售金额和面积集中度分别达到38.37%和22.43%。从金额集中度来看,TOP10企业从2013年同期的13.72%上升至17.19%,增加了3.47个百分点;TOP20及TOP50企业同比也分别提升了4.27和5.42个百分点。

  陈啸天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三年内房企50强的销售门槛将至少提升到200亿元。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并购机会越来越多,越是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通过并收扩大规模的可能性越大。

  然而,这种靠蚕食其他企业市场份额而取得的规模增长,能有多大的增长潜力却需要打个问号。从2014年的数据来看,在行业排名前十中,恒大和融创的住宅销售金额增幅最大,但也没有超过35%。因此,房企若想延续地产黄金时代的高速增长,仅靠吞并几个中小房企的市场份额恐怕远远不够。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