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北京购物中心“大扩张” 运营成最大风险(2)

2015年01月23日 09:3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荟聚购物中心

  南城新商场 “逛街像在T3”

  去年底新开业的商场中,英特宜家公司耗时5年开发、位于南四环外大兴区西红门的荟聚购物中心备受关注。

  “据我们监测的数据,荟聚购物中心是以近乎满租的签约率开业。”仲量联行北京及华北区董事总经理张莹表示,H&M等很多快时尚品牌是首次被引入城南。

  开发运营商英特宜家提供的数字显示,位于西红门的荟聚购物中心的商业面积为21万平米,主力店有4家——宜家家居、欧尚超市、苏宁电器及金逸影院。从面积上看,宜家家居占了5.1万平方米,其余面积由近400家商户组成,目标是打造“超区域型一站式购物中心”。

  1月20日下午,记者从国贸搭乘地铁,45分钟后抵达地铁4号线西红门站,在地铁内有通道直接通往荟聚购物中心二层。荟聚地上有3层作为商场,地下3层是停车场,商场内部像一个长“△”。商场提供免费上网wifi和免费停车位,还提供荟聚宝贝游乐园服务。

  荟聚之“大”让人惊讶。在不逛街的情况下,记者从商场一头走向另一头,需要8-10分钟。当晚7点,一个青年骑着摩托车在商场一层穿行,车身上标注着“治安巡逻”。一些主要品牌H&M、forever 21的面积非常大,显得人流冷清。

  对很多当地居民来说,荟聚开业后填补了大兴“没商场可逛”的空白。但记者看到,消费者是逛的多,买的少,提袋率偏低,火爆的是餐饮,商场本身也偏重餐饮品牌,几乎占据了30%。“新商场太大了,逛街时觉得像在北京T3机场,得穿着羽绒服。”家住西红门的董先生说,荟聚开业后经常去吃饭和看电影。

  高力国际研究部中国区主管及董事谢靖宇称,荟聚作为大兴区域型购物中心来看问题不大,但想成为类似西单的“超区域型中心”,得看后期对人流的聚集力。

  老佛爷百货

  “买手店”冷清 选址定位有偏差?

  曾定位大牌时尚高端、败走北京王府井的老佛爷百货,在2013年卷土重来,进驻时尚气息更浓的西单商圈,并与国内零售行业新秀I.T集团合作,重新定位于中高端的“轻奢风”。

  为了打造“轻奢风”,老佛爷北京采取了“买手制”,店内500多个时尚品牌中的300多个品牌由买手团队从全球采买而来,其中200多个品牌是首次引入中国。

  在西单这一寸土寸金的地方,已有大悦城、汉光百货、西单商场等以大众消费为主的商场,在老佛爷百货最初的构想中,“轻奢风”的差别定位将给自己带来区别于西单其他商场的消费群体。

  记者在本周二的晚上来到法国老佛爷百货,与旁边其他商场熙熙攘攘的人群相比,老佛爷百货则冷清很多,每个店铺不超过5个顾客。而在地下一层的“大食代”里,则有近一半的档口最近停止了营业。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赵瑞华认为,“老佛爷百货二度入华在定位上已经做过调整,但在选址上有一定偏差。西单以年轻人、大众化消费为主,消费能力达不到老佛爷百货定位的中高端人群;另一方面,老佛爷百货仅有5万平方米,体量偏小。如果开在国贸、大望路一带可能会好很多。”

  据了解,“买手制”定位高端、小众有个性,对选址要求高,连卡佛、Corso Como等买手店均选址在国贸、金融街等高端商圈。赵瑞华表示,北京客群出国购物机会较多,还有“海淘”的冲击,所以单纯到百货商场购物的少,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的消费,像老佛爷百货这种小众化的中高端百货在餐饮上要有特色,并注重私密性。

  ■ 纵深·出路

  加强运营能力发力“轻资产”

  “商业地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专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强调运营能力,商业地产从开发竞争转入运营竞争。”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告诉记者。但现在房企租金收入占比仍然很低,总体上看,国内商场回报比较差,达不到资本方要求。

  那么,商业中心运营出路在何方?近来,万科、万达等的“轻资产”模式越发受关注,也被越来越多房企运用。

  万科、龙湖借力基金

  万科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一直倾向于学习新加坡凯德商用的“轻资产”模式,将房地产金融和商业地产发展紧密结合,并借助REITs、私募基金等金融平台来完成租售并举,“养肥”之后卖掉,从而实现资产的滚动。去年底,万科引入凯雷、麦格理等投资机构,将北京金隅万科广场等项目打包出售,借助投资方的资金,迅速在商业地产领域扩张。

  龙湖则开始在开发环节就引入基金。近日龙湖与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联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发展苏州时代天街项目。此前龙湖就通过一些合作降低财务成本。比如,去年7月,龙湖地产与渣打银行领衔的境外投资者进行了第一次股权合作,共同开发重庆观音桥龙湖新壹街综合商业地产项目。

  万达“去房地产化”

  轻资产转型动作最大的是万达。1月14日晚,万达商业地产与光大安石、快钱等四家机构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四家机构拟投资240亿元人民币,建设约20座万达广场。而此前万达商业地产一直是“一条龙”搞定。

  上述20座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都由万达操作,使用万达品牌,资产归投资者,万达与投资方从净租金收益中分成。这意味着万达从开发环节就完全不使用自身资金,开发完成后也没有任何房地产销售,彻底去房地产化,成为一种准金融投资行为。

  变“轻”非一日之功

  王永平认为,万达的运营能力在行业属中等偏上水平,能否运营好,这对万达是一个考验。今后这些“轻资产”模式的项目如做得好,可以往资产包里装,装到上市公司去。而这四家机构都是战略性的投资,最后可能要退出,届时不排除会有一部分资产可能会卖给万达。

  尽管轻资产有不同的路数,并非所有房企都可以做轻资产,无论是万达、万科还是龙湖,变“轻”都非一日之功,万科与龙湖的工程建筑及品牌运营能力众所周知,万达商业地产更是有十几年的商业积累和强大运作体系。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