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莞欲建设现代生态都市 打造发展新常态

2015年03月09日 10:3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2014年,东莞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顺利完成广东省下达的空气改善目标。

  “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6日,随着这一民生环保目标首次与GDP增速等宏观调控目标被一起放进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预期目标里,生态文明建设再次被提升至新的高度。

  作为制造大市,东莞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近年来,东莞围绕“在环境容量饱和基础上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市等工作的带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格局下致力建设现代生态都市,打造生态发展新常态,积极探索实践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2日,东莞市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节能环保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为东莞市节能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这一协议的签订,促使东莞向生态文明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划定1103平方公里生态绿线

  8日,曾在东莞奋斗多年的老朱带着妻女和年迈的母亲,驱车从广州回到东莞麻涌镇,在华阳湖湿地公园的休闲之旅中度过国际妇女节。

  这里曾是东莞的鱼米之乡,后来因工业发展一度被严重污染。经过整治,这里引来白鹭、白鹤到河边歇脚,孩童觅食田螺、蚬、小虾、小鱼……看到这一切,老朱感叹曾经的水乡生态场景又重现了。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东莞以外向经济带动立市,以制造产业扬名,迅速从一个农业县跃变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然而,过去东莞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模式相对粗放,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东莞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选择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还是争取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都市?

  东莞毅然选择了后者。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东莞出台了《东莞市域生态控制线规划》,划定1103平方公里的生态绿线范围(占东莞市土地面积的45%,相当于香港的面积),严格限制开发建设项目,坚决守住生态底线;还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地建立起绿色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建设生态文明,在环境保护上更有作为。

  以刚过去的2014年为例,这一年,东莞推进了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启动3年总投资350亿元的示范项目建设计划;推进土地生态利用,整合盘活土地近5万亩;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超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投放4547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推进8个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在石马河、茅洲河等实施河长制,完成18条内河涌整治,东江水库联网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新建、改建各类公园33个。

  十大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

  除了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市,东莞还力争在2015年晋身国家森林城市。如果有机会,请来东莞看一看——东莞不仅有工业区,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还达到了37.4%,拥有十大森林公园、五大自然保护区、13个湿地公园、1071个公园和广场以及923.5公里绿道。按照东莞246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换算,东莞平均每2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公园或广场,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东莞总面积340.25平方公里的十大森林公园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后,每年来这里的游客更是从最初的几百万人次,增加到1500万人次,仅2015年春节期间就接待103万人次游客。

  银瓶山森林公园脚下的南面村曾是典型的穷乡僻壤,后来所有林地集中起来建设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迅速带动了当地集体经济的发展。

  “搞了森林公园以后,来爬山的人多了,村民把土特产、农家菜拿出来卖,很多人还开起了大排档,再者,我们招聘当地村民管理公园,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银瓶山森林公园韩锡君主任说,从2008年起,东莞市政府在省、市两级财政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的同时,还对全市31.5万亩农村非经济林地进行补贴。2014年,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了当地的整体形象,对旅游、投资的影响深远。如今,南面村生态旅游年均收入超过600万元。

  治水累计投入300亿元以上

  生态环境的治理同样意味着巨额的环保投入,为此,东莞充分发挥机制创新优势,完善和落实经费投入机制,坚持常规经费保障与专项经费投入相结合,在每年财政预算安排大笔环保经费的基础上,加大了重大环境治理项目投入,近年来仅污水处理设施和运河整治的投入就超过300亿元。

  得益于这一机制保障优势,东莞较早地建立起全国地级市罕见的、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工程系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8座,建成截污主干管网总长860多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15.5万吨/日,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水平。目前城镇污水处理率接近90%,截污管网可沿东江东莞段铺设6个来回。

  2013年7月,东莞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按照创建方案,东莞将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通、水清、水动、水美、水兴、水合”的“六水”目标,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岭南水乡风貌,预计用大约10年的时间,水乡经济统筹发展地区将率先建成东莞水生态文明重点示范区。

  保护生态环境,贵在行动,成在坚持。随着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欣喜地看到,在东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然成为新常态。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正在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共同参与到美丽东莞的建设中来。

  东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透露,接下来,东莞将加快把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修编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并按照规划继续推进相关工作任务,推动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水乡统筹探路绿色崛起

  ■案例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属于东江北干流和南支流流经区域。这里原是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后来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占全市的60%。

  2012年开始,东莞市委、市政府把整个片区列为示范点和试点,积极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为建设美丽东莞、实现绿色崛起寻找典型样本。

  数年来,东莞坚持多举并行,实施重大招商项目统筹布局,严控土地无序开发利用;对水、土壤、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治理,坚决清退高污染生产环节,还原水乡优美自然风光。

  水乡地区河网纵横交错,密度达1.64公里/平方公里,是珠三角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针对这一特点,东莞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水乡特有的生态资源、岭南传统艺术资源,先后塑造了洪屋涡水道民俗文化等“六个水乡特色风情体验区”,打造了具有岭南水乡景观和人文特色的标志性片区。

  东莞的水乡地区尚保留了大量农田耕地,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东莞逐步把水乡的农田耕地打造成集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创意休闲等于一体的新型农场,开展生态综合性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东莞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链接

  2014年,东莞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顺利完成省下达的空气改善目标,PM2.5年均浓度值为44.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3%;PM10年均浓度值为60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7%。

  日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2014全国190座城市PM2.5年度排名。在这个榜单中,东莞2014年PM2.5年均浓度值至少低于全国149座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撰文:黄少宏 摄影:胡国球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