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 “大学区制”或令学位房火上浇油

2015年04月14日 15:2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学位房成为开发商的卖点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学位僧多粥少,名校周边所谓的“学位房”价格水涨船高。为了让教育更加均衡化,深圳教育局从今年开始实施“大学区招生”,此举是否可以狙击学位房房价?

  老旧学位房卖十万天价

  深圳的学位房是一个什么情况?深职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告诉记者,对于深圳的学位房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有比较好的学位资源的大概有3万套左右。深圳目前的商品房总面积大概是1.2亿平方米,对应约100万套左右,也就是说只有3%的房子是带有比较优质学位的。

  邓志旺介绍,深圳的学位房主要分布在9个片区,都属于原来的特区之内,特区之外基本上没有。这9大片区的房价,除了罗湖稍微便宜一点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在每平方米6万元以上,在白沙岭片区,甚至出现10万元一平方米的天价,,这个价格在深圳可以买到最顶级的房子了,但这个区有的学位房是有20多年历史的旧房子。

  学校欲搬周边家长堵路

  邓志旺对记者强调:家长买了学位房,是有风险的。邓志旺说,学校对应区域的重划每年都难保不变,当有更多的人住进来,学位房就不够了。他说,这个情况在龙岗、宝安、南山都出现过,所以后来很多家长都不干了。

  此外,学校也有搬迁的情况。邓志旺说,前两年深圳有一个学校要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结果周边的家庭把路给堵了,要求学校不可以搬,最后学校只好两个地方同时招生。

  因为目前学位房基本是二手房,邓志旺认为买二手学位房有很多风险。“一个房子只有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如果这个家庭用过的话,只有等到上一家的小孩毕业了把学位退出来才可以去接手。交易时如果对方隐瞒这个情况,你去报名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学位已经被占了。”此外,还有开发商虚假宣传问题,“像开发商卖房的时候宣传说我这个房子有什么学位,写得很好,但是等交了房住进去,有的人才发现,这个房子其实并没有获得教育部门的认可”。

  学位紧张须预警并公布

  今年,深圳市教育局祭出了招生新政——大学区招生,出台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15年起,深圳各区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探索试行积分入学办法。

  邓志旺形容:原来的学位房基本上铁定你可以上这个学校了,这样造成了大家过度地去抢学位房,把范围扩大,把几个学校都划进来了,你可以选这家,也可以选其他的。

  《意见》提出,大学区积分项目包括学位申请人家庭户籍类型、住房性质、入户时间、居住年限、社保年限或纳税年限、计划生育情况等。并提出,各区按照积分高低在大学区范围内统筹调配学位,以学位供给总量划定入读公办学校人数。同时,对调剂到其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学生要提前告知。

  对于学位的划定,教育局要求,及时公布学位供需情况,尤其是学位比较紧张的区域要进行预警并向社会公布。据悉,目前深圳一些区都只是选择相关片区试行“大学区制”。

  家长担心名校争夺更烈

  对于“大学区”的招生问题,有深圳市民表示:“现行学位房制度不完善,又开始大学区制度改革。带来的必是想尽办法进名校!”绝大多数家长最担心的是,大学区制度,很可能强化了学位房,因为放大了选择范围,对于学区内名校的争夺会更白热化。“比如宝安区,大学区实行后,宝安中学附近原来不属于该学区的也可以申请就读,更多人争抢相关学位了。”

  对于上述观点,有些校长表示认同。南山区一位小学校长认为,试点大学区,初衷是为了抑制学位房价格不断上涨势头,可以让家长和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但实行起来难度很大。

  至于有人质疑:“砸锅卖铁买个学位房,也是按照教育局的现行积分政策的,说没就没了吗?”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大学区并不是简单的“合并”,也不是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若干所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大学区。”试点探索“大学区”,需要依据“相对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当、学校相对集中、九年一贯对口”的要求。

  深圳市教育局知情人士表示,虽然具体学区划分方案由各区来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参与大学区试点的,是少数教育均衡度高的学校,不可能涉及所有学校,更不可能把深外、实验这样的传统名校突然和其他学校绑定在一起。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试行大学区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更多选择,也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相互竞争。

  对于试点“大学区”招生,不少家长希望一定要保证公平。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