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化解寻租风险? 存量商品房改保障房难题待解

2015年05月20日 09:5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商品房与保障房,一个价格高企,另一个专供保障,两者性质、税收、价格迥异。但如今,遭遇发展瓶颈的楼市在探索新解法,这两者之间的通道正打开。

  记者在基层调查发现,江苏、四川、山东、湖南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存量商品房改为保障房:力求既能化解商品房的库存,又能破解保障房的资金短缺问题。

  不过,这种楼市新解法并非一帆风顺,政府当“买家”如何化解寻租风险?开发商是否乐意?群众能否受益?这些问题都引人关注。

  去库存与融资难

  “去库存”已是商品房市场的主基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期,截至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5681万平方米,比3月末增加6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33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资金日益成为保障房建设中的瓶颈。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少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的公租房和依托商业开发实施改造的棚改项目,二者的推进都受到影响。

  打通存量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对接通道,成为一剂药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一些地方把城市的存量房改成保障房,可以把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兜底和商品房存量的消化有机结合起来。

  严防权力寻租

  据记者调查,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推进存量商品房改保障房:

  ——政府部门直接回购社会房源,以不同方式提供给住房保障对象;

  ——不以任何方式组织房源,以货币补贴的方式,鼓励住房保障对象购置社会存量商品住宅;

  ——政府部门充当中间人,为棚改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牵线搭桥,集中组织房产推介会或组织团购,以货币安置的方式支持棚改居民购置位置合适和价格较低的房源。

  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防范权力寻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近年来审计署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显示,尽管资金管理和建设运营不断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仍存在违反规定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2013年审计为例,有5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安置实施不规范,违规分配安置住房933套、发放改造安置资金1291.84万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飞建议,应对政府部门在参与搭建存量房和保障房桥梁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做好资金监管,防止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等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仍面临严峻挑战

  存量商品房改保障房,尽管成效初现,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目前部分城市还缺乏规范的操作细则,尤其是如何选择房源和定价方面难以把握,而且市场上缺乏相应的住房产品。从政府采购程序、选房标准和资金监管等方面相关指导政策和操作规范有待细化。

  另外,现有存量房的造价及税费成本较高,而保障房相应补偿标准与普通商品住宅市场定价差距较大,房地产企业积极性难以调动。

  一些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承,之所以愿意提供部分房源作为保障房房源,主要是希望通过规模销售降低成本,并及早回笼资金,但这部分房源的土地、建设和税费成本与正常渠道销售的房源并无二致,长期和大范围参与的意愿并不强。

  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冯俊说,商品房里面有土地费用、税费等,但政府组织建设的保障房的成本低于市场开发的项目,能不能把这块成本降下来是吸引企业参与的关键。

  据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