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洋洲华人面临文化生活之困:文化夹层中坚守传统

2013年03月18日 10: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随着“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走了18天,去了4个城市访演,每到一处,一直抱着一个问题: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中华文化?他们所处之地,中华文化的生态如何?这可能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生活在异国,本身就对住在国的文化有所亲近。这也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在多元的文化语境里,很难保存一种文化的“纯洁”。

  文化夹层中的华人

  潘佳在阿德莱德生活了7年,除了生活、工作,她坦言在阿德莱德能看到“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这样国内顶级剧团的演出并不多见。

  其他演出也有,但作为新移民来讲,老外的演出她们并不感兴趣,而国内演出团体来的机会并不多。

  文化传统的意味在文化夹层中的这些个华人中产生了意义。“其实春节对于生活在中国的人来说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对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意义非比寻常。”潘佳是北京人,刚来南澳没多久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让她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节日对海外游子的重要性。

  阿德莱德虽“贵”为南澳首府,但规模并不大,人口也就100万人左右,华侨华人只有五六万左右,华人社团有20多家。虽说平常也有不少文化生活,但很多是自娱自乐性的活动,难登大雅之堂。

  埃瑞克·冯也在南澳生活了7年多,“一年中能看到的演出也就这么一两次。”他印象中上一次是谭盾来这边演出。

  南澳也曾有过中文书店,但两年前就已经关闭。华文媒体有一些,但有影响力的是《澳洲日报》、《星岛日报》等为数不多的报纸,大多华文媒体还是靠赠阅。“华人要想了解有关中国的信息,主要是依靠华文媒体。”南澳潮洲乡亲会副会长李介仁告诉记者。

  新西兰的和志耘从事了多年类似“四海同春”这样团体的组织工作,据他的印象,专给华人的演出并不多,一年中最多也就三四次。其中有一部分是港台歌手来大洋洲开个人演唱会。

  向东还是向西

  范锴锐,在南澳留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北京人。我问他,毕业后准备移民吗?小伙子一口京腔,“那肯定不行,得回去,北京多好玩儿?这边没意思。”

  同样的感慨也发自珀斯的王相凯,在那儿生活了几年,相凯感叹,国外的生活是“好山好水好无聊”。

  珀斯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因为西澳首府与全球任何一座大城市都不相邻,与悉尼也有4300公里的路程。130万人口中,华人有10多万。

  虽然生活在这里20多年,大家的圈子还是局限于华人。彼此之间十分熟悉。“老外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还是不适合中国人,华人也被‘同化’,相互之间往来不多,只要一有聚会,就十分开心。”中华会馆的副会长陈挺介绍。

  听珀斯其他华人介绍,陈挺是少有的公派留学后又移民至此的化学博士,在外国人的大型企业工作。很显然,他只把那当作工作,骨子里还是对外国人有些排斥。

  有人分析,华人的这种生存状态,是明显的一种缺失感,是对于富含民族特点的中华文化环境(即母文化)的失落感。

  在珀斯的演出现场,西澳福建同乡会秘书长丁少平看节目看得喜笑颜开。这种演出对他来说,已好久没有看到。

  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华人艺术家林祥培的举动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一来到西澳,第一件事就是开一家卡拉OK茶楼,专放中文歌曲,这本身就是排遣乡愁,保留对中国文化的那份记忆。虽然身在西方,但心仍向东方。

  华裔下一代的担忧

  看一则文章,表说对骆家辉的印象深刻之语。他说:“我以我的中国血统而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而自豪,我以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在大多数中国人听来,这很刺耳,但确是事实。与一位澳洲的朋友聊天,他说话更为偏激,“让海外华人传承中华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他的话也能理解,也是像骆家辉这样的华裔二代、三代,他们没有像祖辈、父辈那样与祖(籍)国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的又是异国的教育,如何与中华文化产生文化认同?

  林祥培有一个小孙女,“现在在上中文班,学习汉语,在家我们也和她说汉语。”林祥培说。但随着她长大,华文教育的问题又凸现出来,在西方国家,还没有专门为华人设立的中学、大学。

  这是个问题。

  有人分析,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美国人之所以为美国人,并不取决于他的血统、种族,而是取决于他的文化。

  这是有见地的认识。所以,文化中国的重建非常重要,因为海外华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华人之所以为华人”的精神世界。(杨子岩)

【编辑:朱峰】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