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艺术浪子”掀回归潮 华人歌唱家重返国内舞台

2013年09月04日 09:2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艺术浪子”掀回归潮华人歌唱家重返国内舞台
    国家大剧院《假面舞会》正在紧锣密鼓排练中,左一为和慧。(北京日报/李继辉 摄)

  眼下,国家大剧院版歌剧《假面舞会》正在为二轮上演紧张排练。排练场上,两位女高音歌唱家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和慧,一位是郭森。巧合的是,两个人同在2001年出国追寻歌剧梦,十余年后归来,将她们对歌剧艺术的执着、热情、实力,投注到了国内歌剧舞台上。和她们一样,这两年随着中国歌剧土壤的孕育,越来越多“艺术浪子”归来,一展才华。

  带回“金嗓子”标尺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歌唱家,赶上国家大剧院建成,进行国际化的运营,对吧?”和慧看了一眼身边坐着的郭森,继续说:“如今在国外,尤其是在Face Book(脸书)上,大家有一个共识,想看原汁原味的古典歌剧到中国去。”

  此番是和慧在国内第二次出演《假面舞会》,第一次是去年年5月《假面舞会》首演,那也是她十余年来首次回国唱歌剧。那一晚,她以令人惊艳的表现征服了所有观众,包括那些极端挑剔的耳朵。

  此后,和慧与国内古典音乐舞台的互动愈加频繁: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歌剧《阿依达》,在广州大剧院担纲歌剧《蝴蝶夫人》,为北京交响乐团新乐季鸣锣亮嗓,在国家大剧院威尔第歌剧音乐会上献唱……而即将于10月开幕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她也将在开幕音乐会上登台。

  “虽然我在国外有很大的舞台,但作为中国人,我更期待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在国外唱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多成功,我也很希望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舞台经验带回国内。”和慧说。

  在很多人看来,迈入国际一线女高音行列的和慧,代表了中国歌唱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最高水准,在国内乐评界看来,“和慧归来,让一种评判标准变清晰,这种标准是世界歌剧舞台通行的,是职业嗓音就要接受这种标准,没有所谓中国歌手一套标准,外国歌手一套标准。没有国籍之分,也没有所谓语言是必然障碍的逻辑。”

  同和慧一样,越来越多的华人歌唱家回归国内舞台,李晓良、郭森、石倚杰、沈洋、张秋林、张亚林、张亚伦、周正中……乐评人许禄洋掰着指头数道,“近年来,一批常年扎根海外的歌唱家频繁回国,形成了歌剧演员海归热潮。对本土剧院来说,他们不啻为一支值得仰仗的艺术力量;对观众而言,能够在家门口欣赏到一批国际水平的中国歌唱家演唱,实属难得的福音;而对歌手自身来说,为艺术生涯打开了全新的舞台。”

  “艺术浪子”的奋斗

  “我是第一次进国家大剧院排练,但一点儿也不觉得陌生。”郭森环顾了一下排练厅,话语间带着淡淡的、不是“老乡”难以觉察的山西口音。从2001年签约瑞士苏黎世歌剧院后,她回国演出的机会并不多,这一次是首度在国内饰演《假面舞会》中“奥斯卡”一角。

  “三个字:不容易。”回望在海外漂泊的日子,郭森似乎不愿意过细地去描述。“就像一个老外学了京剧,然后去报考中国戏曲学院,这里面有文化差异的问题,还有,作为亚洲人,还涉及身份的问题……”她欲言又止,摆了摆手。

  在瑞士苏黎世歌剧院,郭森从最不起眼儿的小角色唱起,疲于承担各种各样的角色,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这是剧院安排的任务,必须完成。我一年得唱三四十场,去年10月到今年6月,我唱了7部作品,朋友开玩笑说,你干脆搬张床睡到剧院里吧!”

  个中五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此前在国家大剧院版歌剧《纳布科》中“一鸣惊人”的旅德歌唱家李晓良便深有同感。有一回,一个歌剧院上午打来电话,问他下午5点能不能参演一部歌剧。那时他身在另外一个城市,而且刚刚演完一部瓦格纳的歌剧,无论嗓子还是体能都已是极限,但他还是答应了。马上开车赶到那个城市,在跟导演助理简单沟通了一下之后,他就上了台,演出非常成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口口相传,我才闯出了自己的道路。”

  “西方歌剧界是这样,进入也许容易,但想立足并进一步攀登非常艰难。每一份合同都要竭力去争取,每一次演出都要以最好的状态去唱。唱坏了一场,可能和这个歌剧院的合作就此终止。一个音不准,可能指挥永远不想再和你合作……但就是这样的磨炼,为歌唱家艺术生命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唱了20年的歌唱家田浩江,以过来人的口吻感叹道。

  “洋嗓”也向往中国舞台

  国际歌剧舞台上的中国力量,从出走到回归,投射出的是国内歌剧环境的变迁。

  十几年前,国内的歌剧作品排得少,唱歌剧又难又苦,还不挣钱,不少获奖归来的歌唱家为了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得把目光投向了国外。无论是早年的田浩江、梁宁、孙秀苇、张立萍、迪里拜尔、袁晨野等,还是近10年来的和慧、郭森、周正中等,都是如此。

  以和慧为例。她曾在2000年获得第七届多明戈世界歌剧比赛第二名,但获奖归来的她并没有太多施展拳脚的天地,因为当时国内歌剧环境根本不足以提供平台,于是她选择了出国发展。“以前中国的剧院很少,但现在中国拥有了国家大剧院、上海歌剧院、广州大剧院等硬件设备一流的剧院,国内舞台上演歌剧的数量远远高于以往,而且知音也多了,为我们这些歌唱家提供了很多机会。”她说。

  田浩江原来认为,学歌剧是单行道的,一定要到西方去,现在知道其实该是双行道,“当年我离开时中国歌剧发展还非常有限,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国家大剧院这些年来在推动中国歌剧发展上的努力,为新一代歌唱家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展示平台。”

  也正因如此,不少华人歌唱家不惜“得罪”国外演出商而奔回国内演出,之前李晓良参演《纳布科》如此,这回郭森参演《假面舞会》也是如此。“和对方软磨硬泡了一个多月,我才推掉了在萨尔斯堡的两场演出回国来。”郭森坦言,一方面,自己确实打心眼儿里想回到祖国,为中国观众歌唱;另一方面,中国歌剧市场的发展也非常有吸引力,“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歌剧市场陷入窘境。在瑞士,有不少经纪人向我打听,有没有途径牵个线,帮助他们的歌手打入中国市场。所以,对我们来说,非常珍惜这些机会,把精湛的艺术带给观众。” (李红艳)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