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华人清明寄追思 入乡随俗与保持传统兼顾(图)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04日 1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海外华人清明寄追思入乡随俗与保持传统兼顾(图)
海外华人清明扫墓。(美国侨报网资料图片)

  中新网4月4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清明节是中国的重要的24节气之一,人们扫墓、踏青缅怀先祖。每逢佳节,情思倍浓,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感触尤深。很多华侨都选择在清明节期间以各种方式祭拜故去的亲人。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已为海外华侨华人传承至今。

  海外华人的清明节:入乡随俗保持传统

  美国华人每年都会以不同方式举行清明节纪念活动。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在美国华人最大的聚集地之一的纽约,在布鲁克林区柏山公墓一片华人陵墓集中的山坡上,可以看到墓碑前新近摆放的水果贡品被蒙蒙细雨冲刷得干干净净,各色鲜花在风中轻轻摇曳。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天,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在英国,由于大部分华人先祖的墓碑都还在国内,不少华人若是清明节不返乡很难能够去实地扫墓祭祖。每逢清明,更是频添思乡之情,不少旅居英国多年的老华侨向《英国侨报》表示,他们依旧保留着在家上香、鞠躬等习俗。然而他们也认为由于受海外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在英国过的清明节的确从形式上而言有越来越简单的趋势。

  旅居英国多年的侨领,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先生的家里,每逢清明节,他都会把已故长辈们的照片摆上,另放上水果、茶水等祭祀用品,然后再上几柱香,晚辈们以先男后女的顺序磕几个头。也有一些当地的华人继续传承了清明节吃糖稀、麦粥、糯米酪、青团等传统食品的风俗,少部分华人会在家里自制清明食品。此外,还有很多人采取网上扫墓的形式。

  印度尼西亚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前些年,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敦睦宗谊。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华人的留根之举:新生代祭祖回归传统文化

  对于语言和习惯渐渐偏离父辈,对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的海外华人新生代来说,清明节祭祖更应该是一次回归传统文化的“寻根”教育。李先生将清明节视为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扫墓不仅是带孩子去祭拜过世的亲人,更是对下一代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出生在国外的华人新生代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香蕉人”,他们虽然有中国人的面孔,却满脑子西化的思维。麦克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出生在美国的他,很少有机会去了解和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很感兴趣,但由于环境、机遇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他对传统文化也只是了解皮毛。

  这折射出严峻的现实问题。“行之愈远,乡情愈浓”似乎成为老一代华侨华人的写照,而他们的孩子却面临着“失根”之忧。“汉语退居为家庭方言,汉字演化成玩赏符号”,孩子们对清明祭祖、端午吃粽、重阳登高等传统习俗更是知之甚少,华人新生代面临着文化断层的危险,加强其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编辑:范超】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