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淑霞的华文教学经:让孩子们保持对汉语的热爱

2014年12月12日 1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黄淑霞的华文教学经:让孩子们保持对汉语的热爱
    伯明翰文化语言学校校长黄淑霞参加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法国《欧洲时报》/李旭 摄)

  中新网12月12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今年60多岁了,我也没想到又开始挑战自己了”,有着20多年华语教龄的黄淑霞笑着对记者说。几年前,她在英国开办一所专门教授华三代汉语的学校,“非常难,现在可以说还是试验的阶段。我希望这个挑战可以成功,不仅将华语教给华三代,还能通过他们,提高华二代的华文水平”。

  黄淑霞的学校现在有20多个学生,大部分都是华三代,也有父母一方是华人的,年龄集中在5至11岁。“要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难教,因为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验丰富的黄淑霞自有一套办法。

  在她的课上,孩子们感受更多是“游戏”,而非“学习”。“现阶段我主要培养他们听和读的能力,把要求放低,循序渐进”,黄淑霞带着孩子们唱儿歌,坚持和孩子们重复日常用语的对话……虽然看上去要求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华三代们现在已经可以流利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了,唱起“春天在哪里”也是有模有样。

  “让孩子们喜欢上汉语,这才是一切得以进行的基础”,在黄淑霞看来,保护好孩子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好奇与热爱”比最后学习的成绩要重要太多。

  黄淑霞坦言,要让这些华三代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贴近性是非常具有挑战的。比如以前讲授《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国孩子可以很自然地从中理解到一直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在这些“自由”、“发散”惯了的华三代眼里,“这个老头简直又蠢又不可理喻”。

  “我并不强求灌输他们这些文化与观念,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他们对中文、对中国文化了解得越多,自然就会慢慢有自己的理解”,所以黄淑霞教书虽然也是用中国国侨办和暨南大学的教材,但是都“因地制宜”地做一些改编,“比如一些古诗的背诵,我不要求他们第一次就能理解床前明月光的意境之美,先在脑海中有这个画面,随着学的中国字,看到的中文故事越来越多,孩子们反过来会告诉我,我觉得床前明月光写得真美,真简练”,黄淑霞说。

  除了教华三代,黄淑霞还特意布置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们带回家和父母共同完成,“比如一些简单用语,孩子掌握之后觉得有意思,就会在家和父母练习,这样也能带动华二代们的华文教育”。

  作为上世纪60年代来到英国的留学生,见证华文教育发展的黄淑霞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好汉语。“作为海外侨胞,只有会说汉语,才能延续这种身份认同,才能与祖(籍)国保持情感上的相亲相近”。

  教了华语20多年,她始终认为教师的素质和职业水平是华文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所以即便已经60多岁,她还在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以前很多汉语学校的老师都是家长组成的,没有教育专业的知识,即便有让孩子不忘记华语的初衷,也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在决定从事华语教学这项事业之后,黄淑霞又专门攻读了教育学位。

  黄淑霞从2000年起,就回中国参加多次国侨办举办的各种教师培训。“不仅回国接受系统培训,也通过‘走出去’,到曼城、爱丁堡、伦敦等地参加交流研讨”。(杨静怡)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