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在日华人对“究竟生几胎好”看法不一

2016年03月01日 1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3月1日电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在日华人身处日本,在生儿育女上不受人数限制,但是他们对于究竟生几个孩子好,看法非常不同,记者采访几名有代表性的华人,他们谈了自己对生儿育女的看法。

  手足情深人生财富

  住在千叶的华人陈念馨(化名)家中养有三个孩子,她表示这三个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

  念馨在二十来岁就当了妈妈,她坦承自己那时候很年轻,也不知道怎么就把孩子带大了。唯一的庆幸是给孩子们生了兄弟姐妹,让他们3人可以互相照应。

  念馨自己是独生女儿,看着人家有兄弟姐妹总是很羡慕,所以在生育一个男孩之后,很快又生育了女儿。她说清楚记得孩子们小时候一些有趣可爱的画面,比如老二还只有六个月时,能够坐在椅子上,老大接近两岁,能走能跑,喜欢吃虾条。有一次全家人去海边,让老二坐在藤椅上,给老大一包虾条,大人就去整理行李了。一转身,看到哥哥手里拿着一根虾条正在喂妹妹,妹妹才刚刚开始离乳食,骤然吃到这么滋味浓郁的虾条,小嘴幸福地吸允着。那画面充分显示了一种兄妹情深的感觉。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能看到兄妹间的互相维护,念馨告诉记者,这种时候内心总是充满了感动,有时候会喃喃自语道“相亲相爱”,因为父母总会老,总会先走,而留下手足让他们有个照应,是非常安心的事。

  老三的第一句话是哥哥姐姐教的,笑得最欢的时候也是被哥哥姐姐逗的。三个孩子互相陪伴着成长,是作为父母最欣慰之事。如今三个人都已长大,开始各忙各的工作学习,但有着血缘关系的手足,是他们人生的财富。

  备孕二胎不遗余力

  在日本有一种说法叫做二胎不孕,即生育了头胎后,想要老二的时候,却不那么容易了。东京都华人小李向记者介绍了她艰难的二胎经历。

  小李来日本经过留学、就职和结婚,并在婚后的第二年,成功地有了宝宝,当时她是33岁。宝宝4岁时,她与丈夫商量,打算再要一个孩子,可是一年多后,依然没有怀孕。为此,她在周围日本妈妈的推荐下,走进了不孕治疗的诊所。她说生第一个宝宝时,很顺利怀孕和生产,绝没想到自己还需要走进这个诊所,但坐在等待室里一聊,才发现患者有一半都是为了怀二胎而来。

  小李说她怀孕第一个宝宝时是32岁,现在是38岁了,当然丈夫的年龄也同样上去了,不如第一次怀孕那样顺利其实是很正常的。

  在不孕治疗中,小李听取医生的意见,称为“指导怀孕”,即检查卵子状况而定何时容易怀孕。同时,怀孕心切,小李还身体力行一些民间流传的方法,诸如倒立等等。

  现在小李将自己称为二胎备孕妈妈,建立了一个群,大家互相切磋,谁有了好消息都立即引来一阵艳羡和祝福。

  生活要求我们坚持“一对夫妻一个孩”

  有一些在日华人生了多个子女,但是也有很多人坚持要一个孩子,虽然在日本没有什么限制,但日本繁忙的工作、昂贵的教育费和高物价使这些华人对养育两个以上的孩子望而却步。

  在日华人老刘说:“我们夫妇来日本都比较晚,收入也是中下水平,如果像日本人那样,养育多子女,妻子辞去工作在家里像日本人那样做专业主妇,生活就会很拮据,是否能让每个孩子都接受很好的教育就很难说。再说我们来日本的时候年纪偏大,交年金比较晚,可能能够拿到的年金仅有日本人的一半左右,需要快些结束负担子女养育费和教育费的阶段,然后存一点儿钱来补充资金养老金的缺口。”

  据去年6月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团体日前针对日本结婚14年以下的男女约3000人开展了一项有关“生二胎”的问卷调查,结果有75%的受访者对是否要生二胎感到犹豫。除了经济原因外,也有不少人是受养育第一个孩子的影响或因为工作上的原因而犹豫不决。

  报道称,约80%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孩子人数为“两个以上”。此次的调查结果与2014年的全国人口动态统计(概数)所反映出的“二胎障碍” 相吻合。

  调查显示,有75%的受访者表示“生二胎存在障碍”。在原因(可多选)方面,“经济原因”以86%居首,“养育第一个孩子已经忙得团团转”为43%,“自己或配偶的年龄原因”为42%,请产假的难易度和回归职场等“工作上的原因”为38%。而仅从职场女性来看,“工作上的原因”占到64%。

  关于如何消除生二胎的障碍,有81%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生养费、教育费等经济基础”,45%的人认为“需要提升停复职便利度等工作方面的支持”,还有44%的人认为“应缩短长时间工作,改善自身及配偶的工作生活平衡”。

【编辑:朱念】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