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海旧物解“乡愁”

2017年02月25日 2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重庆2月25日电 题:四海旧物解“乡愁”

  中新社记者 钟旖

  小到一张邮票,大到一件家具,都可承载人们的“乡愁”。由重庆铜梁区安居古城主办的面向全球华人征集“乡愁”物件活动渐近尾声,来自五湖四海的上百件“乡愁”物件信息汇聚山城,记者从中窥见,参与者年龄层虽不相同,但人们对“乡愁”的珍视并无二致。

  “时代变化快,老的东西基本都不在了,心里难免遗憾。”64岁的重庆人何庆淮家里留存有不少老物件,既有上世纪50年代的晶体管收音机,也有先辈留下的太师椅。其中“父亲在抗战时身为军医,留下的止血钳”让他最是珍惜,斯人已逝,睹物思人,他说,“乡愁是对故人的怀念。”

  “乡愁”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利”。“90后”李成佳说她的乡愁物件是童年时期看不腻的《大闹天宫》VCD影碟和小人书,现在市面上已近绝迹。“我想把这些老东西留给下一代,让他们体会老艺术家们的成就,看看我们的童年多精彩,不像现在的孩子只依赖平板电脑和手机游戏。”李成佳认为,“乡愁是对过去回忆的依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离开家时,父母交给我一个神秘的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他们收集多年的分币,1分、2分、5分币种不一,有近千个之多。”现居美国芝加哥的刘丽将“乡愁”放置在她办公桌第一层,“时时看见,便想起家乡的种种。”

  现居瑞士的王端的乡愁物件是“留学时父亲送的多普达手机”。时光易逝,手机早已老化无用,他仍细心保存着。他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手机里记录的每一次通话都是父母对我的期盼。”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从古诗到流行曲,“乡愁”不曾缺席。

  记者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乡愁”在网友们晒出的日常状态中也屡见不鲜,有人因一碗家乡美食牵肠挂肚,有人登高望乡驻足沉思,更有人“他乡遇故知”,听闻乡音便流下眼泪。(完)

【编辑:刘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