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生物学“海归”教授刘树林:“书剑”天涯 叶落归根

2017年09月11日 1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微生物学“海归”教授刘树林:“书剑”天涯 叶落归根

  作者 马秀秀

  蓝天白云之下,峰峦之上,一位“侠士”手执棍杖,目眺远方。这是微生物学教授刘树林传记的封面照片。其人生也正如照片所示:游学“书剑”天涯,最终叶落归根。

  在刘树林眼里,“书是知识,剑是本领。”从1985年东渡日本,到辗转加拿大求学、工作,漂泊十六载后,刘树林于2002年回归祖国。

  彼时,刘树林已在国际科研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特色阵地。仅1993年到1996年间,他在顶尖学术期刊就连续发表10多篇开创性文章,引领了细菌基因组进化研究的新方向。2000年,他同时拿到三项加拿大国家经费、两项当地经费;同一财年,获得5项科研经费,这在北美堪称奇迹。

  接受记者网络连线采访时,刘树林说:“回国发展是我出国之前就决定了的。本科期间,恩师李绍贤教授一直希望我留在身边,回国、回母校也是当初我对恩师的承诺。”

  除了对恩师的承诺,牵引刘树林回国的,还有他骨子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我从小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他说,在日本,所处的环境接近中华文化圈,尚且能适应;但在北美,总有一种莫名的漂浮感,手眼下意识地寻寻觅觅,找的是风雅颂、丝竹音。每次收到中文报纸,就如痴如醉地阅读每版、每条、每个角落。

  后来,他所在的城市建立起中华文化中心图书馆,代卖图书。刘树林如饥似渴,狂购中文书。“那感觉就像是在无边的沙漠中跋涉了多年的旅人,终于看到了一汪清泉,清冽宜人。”

  在对国内研究条件进行一番考察后,刘树林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引荐回北京大学医学部,那是他攻读硕士学位的学校。

  54岁时,他又回归母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医大)。

  “国家经济发展了,科研条件好了,想做的事情就可以做了。”哈医大为他提供的科研环境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在国外总感觉漂着,没有根,回国之后就可以踏踏实实做科研了。”

  刘树林一直保持着每天从早6点工作到晚6点的习惯,节假日无休。别人眼中的拼命,在他看来却是颐养天年。

  “对我来说,工作就是颐养天年。”他说,支撑他不断前行的是好奇心,而认识到所做探索的实际意义后,好奇心就会变成兴趣。

  回国之后,刘树林提出了细菌天然物种概念并建立了界定参数,这为解决细菌系统学一个百年难题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客观依据。迄今为止,他已在其科研领域申请多项专利。

  刘树林团队还开辟了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领域,目前他最想突破的难题,是尽快鉴定出细菌来源抗癌产物中的有效成分,以便尽早做成新型抗癌药物用于临床。

  “一生之中,至少要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儿,否则人生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刘树林一直秉持的理念。自童年立志考哈医大、行医济世,到海外求学、工作,再到带着研究成果回国,刘树林时刻践行着这一理念。

  “正直、善良、修己、利人”是刘树林为学生制定的行为规范,也是他对年轻人的期望。他希望,年轻人在追梦途中好好打造自己,带着“书剑”,多为社会作贡献。(完)

【编辑:孟湘君】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