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报:发泄“坏”情绪 教会孩子报喜也报忧

2017年09月30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9月30日电 台湾《联合报》近期刊发署名为萧亦伶的文章称,“医师,我的孩子在学校遇到事情都不跟我说。”“看他很难过,可是问他,他都说没有。”这是许多家长的疑惑与困境。所有的孩子,都是看着父母和周遭大人,学习大人的反应长大的。也许从我们开始,练习说出自觉“坏”的事情或情绪吧!孩子才能学到:“原来把难过、生气、伤心的事情说出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文章摘编如下:

  每个家长都很担心,也很紧张:为什么孩子都不说,有事却不告诉我。“为什么?怎么办?医师你帮我问问看!”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两个方向,一个是“模仿模式”、一个是“受伤模式”。什么是“模仿模式”?

  在传统社会或文化中,我们“相信”孩子是脆弱的、不能受伤害,所以父母或大人们会尽量隐藏“坏”情绪,包括悲伤、生气、失望、难过、愤怒等,因为大人希望:“不要让情绪影响到孩子”、“孩子可能无法承受这么强烈的情绪”。

  所以,大人表现出来的是,当难过时,孩子也许一次或二次询问:“妈妈,你怎么了?”大人的回应是:“没事,妈妈没事,你赶快去做功课!”大人希望把孩子支开,或者用“没事”来安抚孩子。

  但是,这样的回应方式,孩子的感受还有学习到的是:“难过的时候不能说、不能问,甚至是‘不能难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不敢问了。很多人应该也有相同经历,等孩子长成大人后,看着一个个难过又沉默的朋友,也许大家都用回避的“温柔”方式去待人!

  父母亲用“不说”来“保护”孩子,孩子渐渐也学到用“不说”来“保护”家人。长大后,也许会用“不说”来“不要麻烦别人”。

  曾有个妈妈,在诊间快要掉泪时,孩子的反应是沉默了,妈妈当下把孩子赶出诊间,因为妈妈希望,“让孩子看到我的坚强,不能在他面前哭!”

  当时,笔者把孩子留下来,告诉孩子:“你妈妈很难过,因为妈妈很担心,不知道怎么办?难过和掉眼泪不是不好,我们跟妈妈一起想办法吧!”孩子走向前,抱住妈妈,轻拍妈妈的背说:“妈妈,不难过了。”

  后来笔者问妈妈,你希望未来孩子难过、伤心或生气时,有什么反应?妈妈说:“我当然希望他告诉我,我才能帮他。”“所以,请示范给孩子看!难过可以哭、伤心可以说、一起来度过难关!”笔者说。

  所有的孩子,都是看着父母和周遭大人,学习大人的反应长大的。也许从我们开始,练习说出自觉“坏”的事情或情绪吧!孩子才能学到:“原来把难过、生气、伤心的事情说出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为什么笔者一直把“坏情绪”的“坏”加上框框呢?因为情绪没有好坏,每个人都拥有开心、幸福、生气、难过、愤怒等自然的情绪!

【编辑:吴合琴】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