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西兰华媒大咖七律诗为新疆兵团军垦人“打Call”

2017年11月08日 2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新西兰华媒大咖七律诗为新疆兵团军垦人打Call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8日电 (袁晶 赵雅敏)“雄师十万过险关,千里征程热血还。挥戈西北战戈壁,改天换地建家园。戍边永垂将军史,更有英灵代代传。喜看麦浪瓜果香,唯我英雄在兵团。”连日来,在新疆兵团采访的新西兰中华新闻通讯社副总编任雪冬感触颇深,以一首七律诗抒发他对新疆兵团第一代创业者,及坚守在边疆一线的新疆兵团人的敬佩之情,为新疆兵团人打Call。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第一代新疆兵团军垦人一起扭秧歌。 袁晶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第一代新疆兵团军垦人一起扭秧歌。 袁晶 摄

  在发回的报道中,他如是写到“据说当年北屯的土地并不能用于种植……官兵用人力牲畜从很远的地方把土挑来,用人来代替(牲畜)犁地,就这样一点点把北屯建设起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老一代军垦战士的血和汗”、“这是第一代拓荒者,一位名叫曹介凡的80多岁大娘,从她沧桑的脸上我看到了岁月留给她的瘢痕。这张脸曾经俊俏优雅,青春无悔……老人家挥别富饶的故乡,一路追随那位1951年进疆的转业干部。岁月如梭,几十年相濡以沫,扎根边疆,苦尽甘甜在耄耋的幸福之中……”

图为“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疆兵团”采访团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前合影。 袁晶 摄
图为“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疆兵团”采访团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前合影。 袁晶 摄

  11月1日至7日,来自16个国家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开展“行走中国·2017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新疆兵团”主题采访活动。期间,他们深入新疆兵团第十二师、第十师北屯市、第六师五家渠市、第八师石河子市4个师市参观、采访。该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由新疆兵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承办。

  一周时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代表在新疆兵团广袤的大地上来回奔波近2000公里,所到之处看到了新疆兵团军垦人“战天斗地”所创下的辉煌成果。任雪冬告诉记者:“在第十师北屯市德仁老年公寓里,我见到了一位第一代军垦人,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当时,我搂着那位老大娘都掉下了热泪。”

  任雪冬想起在第十师北屯市德仁老年公寓里,与第一代军垦人一起扭秧歌的一幕,83岁的曹介凡是第一代军垦人。17岁时,放弃优厚条件,追随丈夫来到新疆,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垦荒种田、戍守边疆,将一生都献给了新疆兵团。

  任雪冬说:“在我们所到的采访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如当地领导、解说员、护林员大部分都是‘兵二代’,他们都在继承着老一辈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乡。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了‘兵三代’在各个领域努力的工作,为家乡发展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这让我的内心很受触动。”

  他说:“在行程的最后一站,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我看到新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辉煌历史后,情不自禁地以一首七律诗,献给这里的第一代军垦人。”(完)

【编辑:王祎】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