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大年:逝世一周年,却从未走远

2018年01月15日 1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题:黄大年:逝世一周年,却从未走远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作为黄大年团队成员,我有责任传承黄老师的精神,尽最大努力将他未尽的事业继续下去。”日前,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17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已故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入选“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黄大年团队成员史佳楠出席活动,发表感言。

1月10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侨网承办的“2017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全球华侨华人十大新闻评选已连续举办了16年,受到海内外侨界的广泛关注。今年,在十大新闻评选的基础上,新增了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图为黄大年代表、团队成员史佳楠(右)讲话。<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李卿 摄
1月10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侨网承办的“2017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今年,在十大新闻评选的基础上,新增了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图为黄大年代表、团队成员史佳楠(右)讲话。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这位海归科学家秉承科技报国理想,把国家需要视为毕生追求。从英国归国的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2017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也追授黄大年“至诚报国归侨楷模”荣誉称号。

  时至今日,黄大年离开已一年有余。吉林大学地质宫“不灭的灯火”再没被黄大年点亮过,但他的精神却化作心灯,照亮后来人的路。

  刚参加完黄大年遗体告别仪式,黄大年生前助理于平便与科研团队的同事连夜赴京参加项目申报。“那时突然有种‘以后要独自闯世界’的感觉”,于平介绍,这些项目和课题现在都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进展顺利。

  据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介绍,一年来,学校坚持以黄大年生前“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平台、一流团队”的设想继续前进,组建了“黄大年创新团队”、建立了“黄大年实验室”,成立了“黄大年创新试验班”,黄大年科研团队也有新的力量加入。

  不断涌现的科研成果也见证了黄大年团队的收获。据媒体报道,“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已在大庆油田创造了6700米井深的新纪录、智能化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搭载平台已建成、航空重力梯度仪工程样机研制重点研发项目已启动……

  黄大年的学生们也在迅速地拔节成长。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副教授马国庆是黄大年回国后指导的首批10位博士生之一。黄大年去世后,吉林大学启动“培英工程计划”,选拔校内青年人才到国外顶尖大学,以培养一批黄大年式人才。马国庆首批入选,赴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

  近日,恩师逝世周年之际,他回到长春,日程表却没有空闲:连续三天参加学术会议、查看项目研发进度、为学生答疑解惑……他向媒体表示:“大树”倒下了,我们这些“枝丫”要加快长成“大树”。

  黄大年的学生周帅也接过了老师的教鞭。“我会把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们,努力做他们科学上的‘启蒙人’”。

  一年来,黄大年的先进事迹也感染了无数海外学子。当下,越来越多学子学成归国,他们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富强结合在一起,挥洒着科技报国的豪情。这其中,不难看到“黄大年”的影子。

  其实,吉林大学地质宫507室的主人从未走远,越来越多的人从他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完)

【编辑:李夏君】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