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国《欧洲时报》: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2019年09月30日 12:2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中国侨网9月30日电 近日,法国《欧洲时报》发表题为《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文章,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华侨华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文章摘录如下: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2019年1月在位于天安门广场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展出。“0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捐资建设“水立方”……这些展示海外侨胞参与、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图片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4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华侨华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侨商:首批吃螃蟹的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下同)。随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经济增长也驶入快车道。

  1986年,中国经济总量升至1万亿元,1991年达到2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06年超过20万亿元,2017年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2.7万亿元。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跨过9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经济增速6.6%,位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侨胞率先进入中国经济特区和沿海侨乡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投资创办的企业约占中国外资企业总数的70%;投入资金约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60%。

  百废待兴 他们敢为人先

  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投资环境尚不成熟,许多外商犹豫观望。正是海外侨商做了首批“吃螃蟹的人”,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极为关键的“第一桶金”。这份“敢为人先”的闯劲不是匹夫之勇。其决策背后既有赤子情怀、商业谋略,也有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事实上,为了鼓励侨商返华投资兴业,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1978年12月,邓小平明确提出制定外国人投资法。随后出炉的“外资三法”推动中国引资从零起步,在短短40年间累积出2.1万亿美元的规模。期间,中国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和法治保障体系,通过“磁力”提升外资入华动力。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指示,指出:“对华侨和港澳、台湾同胞在国内投资给予特殊的优惠。”

  1985年4月2日,《国务院关于华侨投资优惠的暂行规定》颁布。

  1993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中国利用外资连续多年高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外资快速进入的时间窗口随即再度开启。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旨在用法律手段更好地保护、吸引外商投资。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中国吸引侨商投资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优化,与时俱进。

  在专注华侨华人史研究的学者任贵祥看来,侨商投资热潮兴起,主要在于中国改革开放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吸引外资政策。海外侨商在华投资获得了高额利润,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让其居住国获益。

  与国际接轨 他们架起桥梁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力度正持续加大,近几年,中国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等,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智慧。在这一进程中,海外侨胞通过搭建祖(籍)国与居住国之间的桥梁,加强祖(籍)国与居住国之间交流,促进双方实现多领域合作,带动中国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引导中国经济逐渐走向世界市场。

  近年来,多地借助侨胞海外经营管理的经验和遍及全球的商业网络,助力中企到海外进行参股、合资、合作,努力在全球贸易链、产业链、技术链高端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和空间。

  扩大开放 他们仍大有可为

  中国开放不断扩大,从未停下脚步。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据报道,2003年以来,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数十个自贸区。其中,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新增企业5.9万家,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累计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中国复制推广,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对于中国释放继续扩大开放的信号,国际社会给予支持和积极评价。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表示,在保护主义蔓延的情况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在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改革定力,而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是中国的老朋友,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到访中国,现在每年访华六七次。他观察,中国不会复制西方的模式,它将创造一个自己的增长方式,以更加包容的方式发展。他表示,中国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且可预测,它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理解,中国不会走美国和欧洲的老路。我们要接受这一点且应尊重它。”

  中国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侨胞仍大有可为。

  法国华侨华人会执行主席金麟泽曾表示,4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了很多法国华侨华人的梦想。无论从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还是共建“一带一路”等很多重要场合,都活跃着旅法华侨华人的身影。

  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任俐敏亦表示,旅法华侨华人要共同回顾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成就和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平台,脚踏实地抓住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继续投身新一轮中国改革发展热潮。

  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广大华侨华人,40年前,海外华侨华人回祖(籍)国捐资助学、投资兴业,40年后,改革开放再出发,海外华侨华人将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从中寻找发展机遇。

  【侨乡:改革开放的缩影

  改革开放初,华侨华人成为回乡投资先驱,并在大陆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合资企业、第一条合资高速公路、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饭店……

  从“三把刀”闯天下到回乡建民宿

  1978年,赴华观光的外国游客人数猛增,而当时中国的酒店等旅游设施远跟不上需求,中央成立小组决定合资建设五星级饭店。

  当时外资踟蹰不前,美国华人陈宣远数十次飞越重洋到北京商谈,最终促成了中国第一家合资酒店——建国饭店1982年落地。

  与此同时,中国首家外商企业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渔村悄然“落户”,这家名为正大康地的公司由泰国华人谢国民创办,并于1981年取得深圳市外商投资0001号营业执照,成为第一家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

  侨资和侨属企业为中国注入新鲜资本血液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家乡”, 侨乡成为华侨华人助力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在改革开放初期,文成县很多人通过剪刀、菜刀、剃头刀这‘三把刀’闯天下,走到国外去。”温州市文成县侨联主席胡立帅表示,“那时,华侨只有1300多人,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法国、荷兰等6个国家。”

  如今,文成作为涉侨人口占全县人口60%的侨乡县,16.8万华侨华人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回流的侨资达100亿元,是文成全县财政收入的10倍,有力助推了文成经济社会发展。

  既要“出得去”也要“回得来”

  据报道,浙江瑞安拥有着16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以欧洲为主的10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留学人员5000多人,中国归侨侨眷12万多人,海外移民的历史长达百年。

  36年前,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即将而立之年的徐荣弟为了生计,漂洋过海,来到法国谋生;30年后,他将自己努力打拼下的事业带回中国。从出国谋生,再到叶落归根,他的故事是40多年来瑞安很多老华侨的缩影。

  初到异国他乡,徐荣弟替人打工,后来和人合伙办起了工厂,开始创业。1988年,徐荣弟的皮包生意越来越好。在阔别祖(籍)国6年后,他第一次回国探亲。

  这一次回国,徐荣弟惊喜地发现,瑞安从“县”变成了“市”,市区到高楼之间有了班车,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跟家乡政府领导的谈话间,他得知家乡想建一座桥,他当即拍板捐助。

  “30前我们出国是为了谋生,现在可能年轻人不太愿意出去了,国内就有很多工作的机会。像我这样年纪的老侨,基本上都想着回国养老了。”徐荣弟说,自己的品牌在法国已经小有名气,拥有多家直销店和代理商,但每年他都会带孩子们回中国,“国内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成立皮具制造有限公司很有前途。”他笑着说。

  出国、辛苦打拼事业、取得居留权定居国外,在过去这是多数瑞安人选择的人生路径。如今,许多瑞安人既要“出得去”,也要“回得来”。瑞安有13个“一对一”外资重大项目,侨资企业49家,占全市引进外资企业总数的73.1%。投资30亿元的侨梦创新创业园等项目被列入2018年温州引进项目清单。瑞安先后引进海外精英70多名,创办企业13家,实现经济效益超10亿元。

  从反哺家乡建设到投身慈善公益

  随着中国现代化不断完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回到中国投身慈善公益,在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扶贫济困、灾害赈济等多个领域都不乏侨胞的身影。

  法国侨领、中法友谊互助协会第一副会长姜学峰曾为家乡丽岙中心小学的贫困学生捐助善款10万元,为四川、甘肃、浙江等多个贫困地区学生捐赠助学金、多个家乡发展建设项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申奥成功后,35万海外侨胞携手港澳台同胞捐款9.3亿元共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标志性场馆已然成为全球华侨华人为奥运凝心聚力的纪念丰碑;世界华人“船王”包玉刚秉持“教育强国”理念,创办宁波大学、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在文物保护方面,欧洲侨胞始终心系祖(籍)国。北京《经济日报》报道,1993年,37岁的吴培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伊夫卡大学学习管理专业。他父亲和外公都是瓷器爱好者,江苏如皋老家中收藏了不少瓷器,他从小就对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比利时后,周末一有空就扎进当地的旧货市场。

  吴培回忆,有一次在英国一家拍卖行看中一件“雍正内粉彩外胭脂红釉花卉纹盘”,不料有人与他竞买,底价800欧元的纹盘,被“抬”到1万多欧元,但最终还是他咬着牙拍到手。

  22年来,吴培不断辗转于欧洲各国的古玩拍卖行或私人收藏馆,历尽艰辛陆续收藏了4000多件外销瓷。到2005年,他收集到的外销瓷已经摆满家里的整个地下室。一路走来,吴培只为圆自己心中的“文物回归梦”。他渐渐发现这些“曾经征服世界”的中国明清外销瓷虽深受外国人欣赏和收藏,但却很少被中国人所熟知。

  为实现自己的“文物回归梦”和扩大外销瓷在中国的影响,吴培决定带一部分明清外销瓷藏品回到中国,以期创办一家外销瓷博物馆。

  吴培表示,外销瓷属于中国,必须还把它们带回祖(籍)国。他挑选出1000多件外销瓷精品创办“明清外销瓷展览馆”,这是这些外销瓷最好的归宿,也是他作为海外游子献给家乡最好的礼物。

  另外,他还计划在比利时创办自己的中国外销瓷收藏会所,以广交欧洲各国的中国外销瓷收藏爱好者,扩大中国外销瓷收藏来源。

  【侨胞:与祖(籍)国共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华侨华人的特殊贡献,同时也为华侨华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成就了我”

  “改革开放成就了我。”这是众多侨胞共同的心声。

  “改革开放就像一声春雷,唤醒了我。”在法国打拼近30年的王荣弟说起改革开放,感慨万千。“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我才有机会‘下海’经商,才能到海外去。”王荣弟和妻子1987年来到法国,从夫妻店开始经营,现在已经在欧洲多国开设了服装连锁店,下属员工几千人。“没有祖国的发展和壮大,也不可能有我今天的这番事业。”王荣弟说。

  40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人走向世界,每一位侨胞都有一段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

  “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会在大别山深处的小村庄里度过一生,没有机会考上大学,没有7天7夜坐火车到德国留学的经历,更不会知道我现在从事的肿瘤早检技术。”1990年,程东只身前往德国深造,“当时机票都买不起,只能坐火车”。

  毕业后在德国成家立业的程东,2000年回到上海发展,“现在中国的创新创业氛围非常好,很多硬件设备、研究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程东现在是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们团队自主创新研发的肿瘤早期风险筛查技术已获得了106项国际专利。

  在“侨梦苑”体验创新创业环境

  面对越来越多返华发展的侨胞,中国侨务机构持续发力,进一步“明侨情、护侨益、引侨资、用侨智”,不断深化为侨服务。近年来,来自欧洲多个国家的海外华侨华人精英和侨商走进多地“侨梦苑”,亲身体验中国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环境。

  谈及享受到的“侨梦苑”政策红利,把公司落户在广州增城“侨梦苑”的剑桥大学博士方方说,包括长达8年的办公场地免租金、园区购买住房优惠,员工落户广州的人才绿卡政策以及全方位的创业配套扶持资金等,都让她感到很暖心,事业也随之顺利开展。

  法国侨商林正益认为,“侨梦苑”能有效整合侨界资源、共享信息。通过“侨梦苑”牵线搭桥,侨商可方便找到合作伙伴,拓展人脉资源,从而助推“万侨创新”。

  “侨梦苑”在中国发展的精华地带和重要侨乡为侨胞投资创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综合服务。“随着经验的积累,‘侨梦苑’不断完善服务细节,可以为侨胞提供越来越好的创业环境。”法国首位华裔国会议员陈文雄说。

【编辑:王嘉怡】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