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华人租借居留证遭逮捕 警方:恐连累无辜华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意华人租借居留证遭逮捕 警方:恐连累无辜华企
2009年12月10日 15:02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意大利不少华文媒体上出现了“出租”、“出售”居留证的广告。据意大利移民网报道,威尼斯警方在最近一次对华人工厂的检查中,发现一名持居留卡的工人形象与所持证件的照片不符。警方随后逮捕了这名工人,出借居留证的华人也将以协助非法移民罪被起诉。

  寄生:一张居留证租6人

  在意大利警方突击检查中被逮捕的这名工人只有30多岁,而从居留卡上的照片来看,男子的年龄应当超过40岁。

  警方仔细问询后,这名工人交代了实情:居留身份是“借用”老乡的,两人之间的协议很明确,他使用出租人的居留证和护照,除了工厂要为出租人报税外,每个月还要交300欧元的“租借费”。 “原本以为老外看华人觉得大家都长得差不多,不会穿帮。没想到还是给他们看出了其中的‘机关’。”

  据记者调查,在意大利华人圈子里,“租借”居留证的事屡见不鲜,华文媒体上经常刊出此类广告。这些不去工作,靠出租出售居留证为生的人被形象地称为“寄生者”。

  在米兰华人区经营中介机构多年的华侨胡女士告诉记者,出租居留证的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在工作却无法报税的。他们大多在华人企业打工,由于华人老板不愿意为工人报税,转居留所需的费用要工人自己来负担,而要申请家庭团聚或转永久居留,报税的额度是个人无法承受的。

  于是,他们将自己的居留证“租借”给有能力做“老外工”的华人,获得的报酬就是给自己报税。“一般本地的意大利企业或者外资企业都会给工人全额报税,算是个不小的福利。”胡女士说。

  另外一类人是没有找到工作或根本不想工作的当地华人,他们靠收取“转让费”和“租借费”为生。由于转让给一个人收取的费用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这类转让往往会“一卡多用”。当然,这样的租借方式风险也是相当高的。

  胡女士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名来自中国北方的工人,花400欧元“租”了居留证打“老外工”。不料到那里的企业登记时,老板却说:“你不是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吗?怎么还来登记?”他一打听,居留证的主人竟然同时租借给6个人同时使用。

  租客:冒险租用实属无奈

  针对这一现象,米兰工商会负责人、在意大利生活了30多年的老华侨郑先生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寄生”现象的产生,一是由于意大利对非法移民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大,对雇用非法移民的企业主的惩罚也越来越重,非法移民很难找到工作,冒险出高价租借居留证是被生活所迫,实属无奈。

  二是一些欲从事“灰色产业”的华人。

  他们在租赁房屋时不愿使用自己的名字,便寻找急于“发财”的有居留证者与房屋所有者签订租房合同。一旦事情败露,这些经营者便可以全身而退,将风险留给签订合同的居留证出租者。这样的租借费用一般在1000—1500欧元左右。

  三是针对购买房屋置业需要贷款的华人。贷款必须要在意大利有居留身份的人进行担保。

  一些“寄生者”看准了这个“商机”,便将个人信息留在房产中介或贷款中介那里,靠居留身份为别人提供有偿担保服务。被担保者一般一次性交付担保人2500—3000欧元不等的使用费,中介还能提成10%—20%。

  四是企业管理者和商业经营者不愿意照章纳税,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雇用非法移民,便租借居留证,并用该人名字申办营业执照。在被查出问题无法经营后,他们又可以再“租借”一个居留证继续开办“另一家”企业或店铺。

  这种“租赁”的费用比较高,常常是一两万欧元“买断”使用权,因为这样的居留身份在被查到后基本只能作废。卖方通常已经拿钱回国,意大利司法机关也无从追究企业责任,追缴欠税了。

  警方:恐将连累无辜华企

  其实,意大利媒体对华人之间买卖、租借居留身份的行为早就有所察觉。

  意大利ITALIA 1电视台曾播出一条新闻:一名来自中国北方的匿名华人在电视台“卧底”诱导下,将华人买卖居留证的情况和盘托出。

  电视台将拍到的画面和声音播出后,引起意大利主流社会的强烈反响,有的意大利居民呼吁加强对华人居留权的发放,甚至要求全面清理华人企业和华人住房。

  记者发现,在意大利的一些华人的确存有这样的观念:租借、买卖居留证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一个出钱保平安,一个得钱获实惠,是互惠互利的,对华人生存有益无害。但是,严格的意大利移民法律绝不会认同这样的说辞。

  意大利米兰Sempione警局副局长Pinto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买卖居留权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生活。目前意大利警方已经注意到这一违法犯罪现象,并组织人力开展专项打击。在这种态势下,不仅买卖居留证者会受到法律制裁,无辜的华人企业也会受到连累。(严姗隽、徐文山、朱怡婷)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