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危机 海外华商需要“以退为进”的视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化解危机 海外华商需要“以退为进”的视野
2009年04月14日 09: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4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4月14日刊发时评文章说,金融危机乃至经济衰退给海外华商带来的巨大挑战毋庸置疑。关于如何化解危机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深陷其中的海外华商也在不停追寻应对之道。而大多数海外华商首选中国作为“避风的港湾”,他们的回归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正常的表现,既是对自我的救赎,也同样是新一轮“进攻”的开始,海外华商需要这种“以退为进”的视野。

  文章摘录如下: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如何化解危机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深陷其中的海外华商也在不停追寻应对之道。

  在中国享有很高声誉的《南方周末》近日将目光对准海外中小华商,绘制出一幅《海外华商“撤退”不完全地图》:“眼下,如果有人想制作一幅准确的海外华商分布图,最好每周甚至每日更新一次,否则趁早死心。自2008下半年开始,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小华商行踪变动剧烈而频繁……”

  透过略带感性的文字,不难看出这场至今仍在延续的金融危机对海外华商的冲击。而在讲述残酷危机的同时,这则据说历经3个多月进行策划和采写的报道也指出,海外华商们的原点——中国,仍是他们躲避这场危机的归处。

  金融危机乃至经济衰退给海外华商带来的巨大挑战毋庸置疑。中国新闻社此前发布的《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用更直接的数字指出,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资产较2007年缩水三分之一,减少了1.2万亿美元。

  而大多数海外华商首选中国作为“避风的港湾”也不难理解,即使抛开民族情感,单从经济角度讲,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中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复苏的国家之一。而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提出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内需计划,更创造出无数投资机会,为国际资本所瞩目,海外华商自然也有参与其中的权利和机会。

  海外华商纷纷回归中国,有化解危机的短期需要,同样还有长期发展的“契合点”。

  中国历经30年的发展和变革,正日益崛起,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这一过程中,中国国内对海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而海外华商的实力正不断增强,根据《2008世界华商发展报告》的统计,目前全球海外华商总资产已达50万亿元人民币,华商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群体。

  此外,近年来,海外华商经济正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型等发展趋势。这也与中国政府正着力倡导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等重大命题相吻合。换言之,即使没有金融危机,未来海外华商回归中国也是大势所趋。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外华商返回中国投资,亦可谓“面临绝佳机会”。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他们的回归是经济全球化下一种正常的表现,无关所谓“在海外混不下去了才返回中国”的狭隘心理。对于每一个海外华商而言,是选择坚守海外,还是选择回国发展,只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理性判断,都应该为外界所理解。

  “有海水之处就有华商”,海外华商早已通过他们吃苦耐劳的表现、无畏的冒险精神、非凡的商业激情、独特的家族理念引起世人的关注。而如今,在完成长期积累之后,海外华商们正依靠自己的资本实力舞蹈世界,成为一支受人尊敬而又令人生畏的力量。从“打工者”到“资本者”的渐变,也要求海外华商们用崭新的眼光和方式对这个世界做出判断。

  这场发生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海外华商的“撤退”,在糅合了民族情感、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之后,其意义虽然变得复杂,但也为海外华商重新看世界提供了一个更加夯实的基础。毕竟,如何寻找“危机”中蕴含的“生机”,将成为今后海外华商乃至每一个华人企业面临的常态——这样的“撤退”,既是对自我的救赎,也同样是新一轮“进攻”的开始,海外华商需要这种“以退为进”的视野。

编辑:孙金诚】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