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华侨华人助力孔子学院打造“中国名片”

2014年05月21日 11: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近日,孔子学院(简称孔院)拉丁美洲中心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美国中心之后,孔子学院在全球成立的第二个地区中心。今年恰逢孔子学院建院10周年,回望孔子学院从无到有、由少聚多的发展历程,海外华侨华人用付出和智慧浇灌出孔子学院在“墙外姹紫嫣红”。

  积极打造“中国名片”

  根据国家汉办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 从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揭牌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言人”。

  10年间孔子学院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同窗口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中文,体会中国文化的璀璨夺目。

  孔子学院在招聘志愿者时,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集中强化培训,志愿者要求不仅能够讲授先秦诸子学说、唐诗宋词,也能开办中医、武术等特色课程,还有书法、剪纸、茶道等方面的绝活。不少当地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加入讲师和志愿者团队,成为“真实的中国读本”和“可爱的民间大使”。

  华侨华人基于对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双重理解,改良授课方式,将唱歌、绘画带入中文学习课堂,寓教于乐、饶有趣味。

  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孔子课堂中文教师张女士举例说,美国小朋友熟悉电影《花木兰》,孔子课堂会向学生讲述花木兰在中国的原型,再教授学生背诵北朝民歌《木兰辞》。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后,《木兰辞》自然念得滚瓜烂熟。

  亲身体验“故乡情”

  海外华侨华人把孔子学院看作精神家园,并把它当作子孙后代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场所。

  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华侨华人经常参加当地孔子学院举办的庆祝活动,与海外学子欢度佳节。据外媒报道,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庆祝活动曾在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图书馆举行,该活动由博大孔子学院发起,当地师生及旅博华侨华人纷纷响应参与。猜谜游戏、筷子夹花生比赛等文化活动,不仅让华侨华人身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架起了当地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此外,许多华侨华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孔子学院,希望“华二代”能在成长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把根留住”。

  孔子学院的足迹遍布全球。当地外国民众把孔子学院当作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首选之地,华侨华人则把孔子学院当成了“娘家”,踊跃参与孔院组织的丰富活动。

  创新应对“语言战”

  孔子学院对外构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它已经日渐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在当前各国竞相传播本国语言文化的趋势下,全球“语言战”的竞争日益激烈。孔子学院的建设面临机制完善、资金投入等多方面挑战,其办学模式和建设规划均有待调整与创新。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材施教是“金点子”。据报道,第三代华裔美国人李桂婷家住偏远地区便从中获益。由于父母不会说汉语,当地又没有开设汉语课程,所以父母希望她接受中文教育的想法一直未能实现。如今,李桂婷就读的圣克莱尔高中开设了孔子学院的高水平远程汉语课,使她在短期内提高汉语水平。

  也有华侨华人建议孔子学院借鉴德国歌德学院的经验,设立专职教学人员,避免中方教师“走马灯式”变动,影响教学质量。

  孔子学院不仅旨在推广汉语,更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10年发展,成绩斐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孙少峰 陶一萍)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