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维信诺资产重组主攻AMOLED 供货主流手机夯实龙头地位

2018年08月30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30日电 8月30日,维信诺(002387.SZ)发布公告,针对重组交易问题对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和战略进行了更详细的解构,表示将集中精力发展拥有更大市场空间和更高增速的AMOLED业务,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公司在显示产业的先发优势。

  打破垄断 维信诺独家供应主流手机AMOLED屏

  由于AMOLED屏幕具有高对比度、广视角、自发光性及省电等优点,对比于普通LCD屏幕更有着色域更广的优势,因此,AMOLED屏幕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比如,苹果去年发布了搭载AMOLED屏的iPhone X,因其可观的销量,今年即将发布的新机将大概率加大AMOLED的投入力度。同时,华为、小米、锤子等国产旗舰机也都已采用了AMOLED显示屏。

  其中,锤子科技在8月发布的坚果Pro 2S手机,搭载了6.01英寸FHD+AMOLED的全面屏,成为此次坚果Pro 2S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屏幕由国内显示面板厂商维信诺独家提供,对比度可达100000:1,并能100%覆盖P3广色域,同时因为OLED屏更薄使得手机整体厚度更加轻薄,受到大量用户青睐。据媒体报道,锤子科技此次发布升级版坚果Pro 2S后,24小时内仅在京东平台预约数就已超过31万人。

  智能手机搭载AMOLED屏幕已成大势所趋。根据群智咨询调查数据,预计2018年国产品牌搭载刚性AMOLED的智能手机出货超1亿部,同比增长30%。

  基于AMOLED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各面板厂商积极提供产能。WitsView最新研究显示,在各面板厂积极扩充产能下,预计2019年中小尺寸AMOLED面板产能面积将达到1440万平方米,2015-2019年年复合成长率高达30%。

  众所周知,韩国企业三星在AMOLED屏市场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在整体市场销售份额中占比超90%。伴随国产智能手机的崛起,维信诺独家给百万级销量的主流手机供应AMOLED屏幕,实现了国产显示产业新的突破,将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在AMOLED屏市场的垄断。

  资产重组聚焦AMOLED 规模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由于AMOLED技术门槛高,技术扩散慢,AMOLED产业的市场竞争者远少于昔日LCD产业,而这也正是维信诺提升国内显示产业水平的机遇所在。维信诺持续专注于OLED领域22年,取得了多项OLED核心关键技术,是主导制定柔性显示国际标准的中国企业。凭借公司在AMOLED 产业的技术积累、产线建设和人才储备等优势,维信诺正重点布局AMOLED业务。

  根据公告,维信诺拟购买江苏维信诺44.8%股权、维信诺显示43.87%股权;同时,公司拟出售维信诺科技40.96%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维信诺将全部控股江苏维信诺,并持有维信诺显示95.07%股权。

  资料显示,江苏维信诺除持有国显光电股权外无其他具体经营业务,而国显光电主要产品为中小尺寸AMOLED显示器件及PMOLED显示器件,其中PMOLED产品来自于拟出售资产维信诺科技。因此,本次交易完成后,在具体经营业务上,维信诺将置出市场规模较小的PMOLED业务,并全面转型到拥有更大市场空间和更高增速的AMOLED业务。

  在获得江苏维信诺全部控股权后,维信诺将更方便协同各子公司在AMOLED业务上的发展,在专利共享和使用等方面也将节省额外支出。这也会使得AMOLED产业发展能够迅速达到规模化,加速完成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先发优势,并提升国内高端显示产品的国产化水平。

  此前,2018年5月17日,维信诺自主设计、主持建设的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在河北启动运行。该项目包括维信诺(固安)第6代AMOLED面板生产线项目、维信诺(霸州)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该面板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目前国内最专业、最先进的全柔生产线,设计产能为每月3万大片,可以满足近1亿部智能终端的屏幕需求。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随着维信诺“资本+技术+产业”模式的逐渐落地,维信诺将成为我国OLED产业的领军者,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新型显示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未来主导OLED产业的发展。同时,借助OLED产业风口,维信诺将会进入发展快车道,分享产业链带来的巨大红利,提升盈利能力,回报投资者。

【编辑:张楷欣】

>IT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