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告政府 标书瑕疵值不值400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格力告政府 标书瑕疵值不值400万?
2009年11月13日 09: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格力状告广州市财政局一案开庭后的第九天,格力又打出了与广州市财政局官司的第二张牌。该案的代理律师谷辽海昨天寄出了一份申请查处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违法采购负责人的申请书。

  根据格力在申请书中提出的第一项主张,要求主管部门对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按照2151.1887万元的中标金额,处以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仅此一项,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被要求承担的行政处罚最多将超过215万元。此外,格力还要求就“高出400多万元的违法事实、招标文件中指定品牌采购的内容、未能披露评审专家信息的行为、未能依招标文件所设定的标准和法定评审程序的要求进行评审的违法行为”等对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予以行政处罚、并对相关人员施以行政处分。

  广州格力公司的法务经理陈勇昨天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把这桩官司全权委托给了律师处理,提交投诉书也是他们行动的一部分。他同时表示,格力对状告广州市财政局的官司将继续进行。

  竞标“得而复失”引发格力告政府

  陈勇所说的官司已经于本月2日下午在广州天河法院开庭,原告是广州格力空调公司,被告则是广州市财政局。官司起源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一年前的一次中央空调采购招标。据广州格力方面的人士向记者介绍,番禺中心医院去年委托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空调采购,广州格力参与了竞标。同年11月4日,广州格力得到消息称自己已成为预中标供应商,随即开始准备相关材料履行手续。但半个月后正式公布的中标公告却显示,中标供应商是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格力意外出局。格力得到的原因是,其投标文件不符合规范,属于无效标书,无法中标。对此格力方面表示,他们的标书确实有一些表述上的问题,但他们在此前的第一轮专家评审时已经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释,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现在最终评审时怎么又把这些小毛病揪出来了呢?”广州格力告诉记者,他们的投标价格是1707万元,而最终中标的广东石化报价为2151万元。“仅仅因为标书中的一些小毛病,政府就宁愿多花400万元纳税人的钱去采购别家的产品吗?”随后,广州格力向番禺区财政局和上一级的广州市财政局进行了多次申诉、行政复议等,但都无法改变结果。最终,广州格力选择了利用法律手段将广州市财政局告上法庭。

  “不选对的、只选贵的”?

  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在招标中有“不符合打*号的要求,即可直接废标”的规定,而此次格力的标书中恰恰在打*号的项目上出现了瑕疵。番禺财政局的这种做法也被网上支持格力“告官”的网友斥为“不选对的、只选贵的”。由于涉及政府采购中最敏感的问题,这次政府采购被很多人认定存在“猫腻”。不过美的空调在侧面回应这一事件时则表示,价格并不是决定政府采购的唯一因素,而是要综合考虑。美的更是回应称,“他们在以往中的标里就没有价格比别人高的时候吗?”

  但也有专业人士表示,既然有了这条规定,那么就应该严格执行,不能因为其他因素就对某些投标者“网开一面”。广州市前人大代表、广州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永平也指出,外界不应该都把目光集中在400万元的价格差距上,他认为格力竞标失败的责任不在政府而在格力自己。“格力本身的标书制作不规范而导致财政局无法选择它,不得不多花400万元去选择另一家的产品”。

  官司是“格美较量”升级版本?

  尽管法院官司还没有结果,但番禺中心医院的中央空调工程早已经完工投入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格力的官司是赢是输,实际都已经扭转不了竞标失败的现实。不过有记者在实地探访番禺中心医院时发现,中标的广东石化自己并没有空调产品,医院里安装的实际是美的和大金的产品。这不得不使人们对格力打官司的背景产生了联想。

  格力和美的,两家同处于珠三角地区的空调巨头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双寡头,在国内主要家用空调市场中,格美两家已经占据了七成左右的份额。而也正是因为空调市场的品牌高度集中,曾经混战的空调市场基本已经成为格力和美的两家单打独斗的战场,这也使得近两年来格美两家的市场较量逐步升级。

  格力总部对官司反应低调

  由于一边是企业,一边是政府,这个发生在广州区级法院的官司立即被外界贴上了“民告官”的标签而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不过与高调拿起法律武器状告政府部门的广州格力公司相比,位于珠海的格力电器总部对这一案件明显低调了很多,更多的情况他们还是希望记者向广州格力了解。记者注意到,格力总部似乎还是希望这桩“企业告政府”的官司始终局限在广州格力这个分公司的层面。记者昨天向广州格力方面提及起诉广州财政局前是否与总部进行过沟通时,对方也明确表示这种官司不需要与总部沟通。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