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厂家纷纷挤入等离子阵营 消费者将获更多选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液晶厂家纷纷挤入等离子阵营 消费者将获更多选择
2010年01月27日 16: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27日电 日前,记者获悉,此前全力聚焦于液晶电视市场拓展的海信、创维、海尔、TCL等厂家纷纷与松下、长虹、三星、LG等等离子屏工厂进行高层战略性合作互访,甚至深入到实质性的采购谈判,计划2010年春节后推出自身品牌的等离子电视。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传统液晶厂家与等离子屏工厂之间的互动,预示着2010年平板电视市场上液晶与等离子电视的“大戏”将更加好看;此举不但有利于目前平板电视产业上下游厂家未来的更大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广大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产品选择和多样化消费需求满足的更多可能。

  护眼等离子颇受消费者认可

  2009年,等离子电视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空前关注。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等离子电视所持有的“护眼”健康牌。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组织信产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共同开展了彩电产品与人眼视觉感官变化课题研究,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等离子电视比液晶电视引发的眼部干燥和视疲劳现象轻,观看者视觉感受相对比较舒服,更有利于护眼健康。

  中国原北京防盲办主任、同仁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专家郑远远教授分析:青少年近视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其中的环境因素,尤其是看电脑、电视时间过长,是导致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专家指出,从目前市面上的电视来看,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只有等离子电视。主要因为:在亮度上,等离子采用三基色自发光,荧光体发光的亮度平均150(cdm2)以内,与晴天室内相同;在色彩方面,等离子三基色自发光,荧光体随着亮度增加,色彩层次自然过渡, 可以展现687亿种颜色,且不会发生偏色;而在动态清晰度方面,等离子更是具有无可争议的优点,其荧光体的余辉时间达到0.1u秒,快速画面没有拖尾,可有效防止眼疲劳。

  来自平板电视销售人员的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回头客就是因为有切身的体会而选择等离子的,而这其中冲着“护眼”功能的又占了近一半。

  等离子是企业的“增量优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本质是“逐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要能不断地创造更多的利润出来。因此,企业具体生产制造那种产品,必须首先要看这个产品有无利润可得。

  同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彩电业从传统显像管电视到平板电视的快速升级换代过程也是企业这一逐利行为的具体体现。

  而到了平板时代,这一现象体现得更为明显和直接。近年来,由于生产厂家众多、技术更新升级换代快、市场竞争环境日益严峻等原因,液晶电视的利润日益减少,尤其是常规及小屏幕产品方面,许多厂家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

  在这种情况之下,电视厂家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等离子电视由于竞争压力相对较弱、产品利润空间诱人,成为企业发现的一个“增量”蛋糕。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相比同尺寸的液晶和等离子电视,等离子电视的售价要比液晶低。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等离子电视的利润空间也要比液晶大。

  来自奥维咨询的数据预测,目前全球生产PDP面板的企业有长虹、松下,三星和LG。长虹自主面板生产规模应该在50-80万之间;松下将在70-80万规模;三星将通过挖潜改造,提升5%产能,达到600万台规模;LG的产能为400万台规模。

  对照08、09年等离子电视的总体数据,2010年等离子电视的市场显示出了强劲的增大动力。预计2010年国内市场上,等离子电视整机销量在300万台左右。

  消费者今后有更多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等离子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等离子电视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3D等离子电视已经在松下、长虹等厂家成功面市,3D、等离子显示两者技术优势的成功结合,有望将等离子电视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触摸感应等离子电视为未来的机场、商场、大型场馆等公共场所提供了更多的一种信息查询互动应用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

  能耗方面,长虹欧宝丽等离子电视在技术研发方面全面展开发光效率研究,使长虹欧宝丽等离子电视的发光效率提升100%以上,大幅提升产品整体性能。而松下NEO等离子电视相对于以往的产品,其透光率及屏幕厚度更加优化,因此使等离子屏的发光效率提高了1倍,而耗电量仅为原来的一半。

  另外,等离子电视也开始成为网络电视的“载体”,长虹2009年来相继推出了多款护眼的等离子网络电视。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