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宣传猛烈应用弱小 应用如何满足用户体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3G宣传猛烈应用弱小 应用如何满足用户体验?
2009年06月25日 17:32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G还处在商用初期,运营商推出的应用吸引了消费者极大关注,但是,近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针对3G网络性能进行投诉。据赛迪网报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最近都放慢了3G业务的扩展速度。

  事实上,目前国内手机终端和应用还处于一种分离状态,用户很少会因为某一个终端特色业务去购买一部手机,终端价格仍然是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第一要素。随着3G时代的观念改变,这种态势应该会改变。

  3G宣传猛烈应用弱小

  据最新调查显示,终端数量少(特别是手机数量少)、价格高是制约3G应用普及的最大瓶颈。48.8%的用户因为终端数量少而不准备使用3G业务,另有27.9%的用户因为终端价格高而不准备使用3G业务。

  3G给终端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对多种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要求。然而,目前三大制式3G终端支持的主要业务种类包括基本语音和短信业务、即时通信类、广播媒体类、音乐类、移动电子商务类、移动浏览类、个人信息管理类、导航类等。这要求3G终端需具有复杂、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但是,3G终端也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

  换句话说,目前3G应用似乎还没有跟上。这里要说的是那些能够充分发挥3G网络特色的针对性应用。从目前应用层面来看,3G的出现基本上只是对既有的2G、2.5G应用的增速作用,不少已经在用户中普及的手机WAP上网、手机证券、无线音乐下载等业务仍然是3G应用推广的主体。

  从全球已经推出3G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视频通话却并不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应用,不仅如此,一些原本在业界预计中将会走红的手机网游、手机搜索等也并没有获得市场很大的青睐。

  “终端+应用”或是留住用户的根本

  如果说数据业务的移动化是电信业发生的最深刻变化,那么终端的智能化、开放平台化则是终端产业链面临的最深刻变化。对3G业务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Appstore是乔布斯在开创iPod和iPhone之后的又一巨作。上市不到一年,Appstore的应用数量超过35000个,下载次数超过10亿次,一年为Apple创造几亿美元的收入。Appstore模式的成功也吸引了微软、RIM、CMCC、Verizon等义无反顾地加入并推动了这一商业模式的发展。Appstore是一种终端封闭、应用开放的商业模式,明显提升终端厂商在产业链的控制地位和话语权。

  亚马逊的Kindle是另外一个“终端+应用”的成功典范。由于中国移动的强势以及知识产权和用户消费习惯的问题,Kindle的模式很难在中国开展。但无论是对运营商、终端厂商还是服务提供商而言,“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毫无疑问将成为3G时代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所以,对于在通道方面优势明显的运营商来说,终端和应用都是其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基于终端封闭、应用开放的特点,终端是运营商在3G时代竞争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没有终端,就无法捆绑应用,就无法掌控最终用户,就只能沦为管道。

  3G应用如何满足用户体验?

  多样化的融合和创新业务是丰富3G应用,提高服务性的最重要途径。要努力实现移动终端融合,而终端融合的前提是业务的融合、应用的融合。

  如今必须在PC和笔记本电脑上体验的应用正在走向移动化,应用的跨终端平台的特点日趋明显。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国外的移动电信运营商和领先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高用户黏性、增强竞争优势、带来收入和利润的蓝海市场。AT&T与iPhone的合作1年为AT&T带来400万用户、20亿美元收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一方面需要手机终端厂商努力,强化手机功能并且提升其对互联网应用的兼容性,苹果iPhone的大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需要运营商下功夫牵手内容应用商和终端厂商加快创新的步伐。

  在创新业务上,需要运营商和终端、产业加强合作。一个好的业务需要一个好的终端来推广,在手机终端厂商之外,将PC厂商纳入联盟阵营,以终端的多元化来弥补应用的不足。

  目前,各大运营商搞得热火朝天的3G定制上网本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但不应该只限于此,针对超低电压处理器笔记本、MID移动互联网便携设备、具备无线对战功能的便携式游戏机,运营商都可以展开合作尝试,从而为3G应用带来更多的新意。高骥远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