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成3G应用热点用户期待个性化定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手机阅读成3G应用热点用户期待个性化定制
2009年09月17日 15:17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终端和应用是3G商用走向普及的一对“翅膀”,3G终端市场已经发力,3G应用也需要“破壳而出”。从现实来看,一个丰富、实用的3G应用产业已不仅限于运营商,更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协作。本期A10-11版将围绕3G应用有关话题展开讨论。

  手机阅读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已经证明其在3G时代的重要性。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日前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明,我国18-70岁国民“手机阅读”平均每天为4.47分钟,在这一领域平均花费是17.04元人民币。“手机阅读”在14-70岁的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10.0%。

  对于用户而言,手机的相关应用随着3G的成熟与普及,移动网络宽带化、IP化,以及手机终端的智能化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着3G业务的推广,上网资费的下调、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阅读内容的日益丰富,盈利模式的探索和完善,手机阅读必将成为3G时代主流阅读方式之一。

  手机阅读步入高速发展时代

  在上下班的途中、在机场候机楼内、在商务活动的间隙,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这是许多人的渴望。由于手机拥有随身性和移动化的特点,以手机为载体下载、复制和浏览文学作品的新型阅读方式,正好满足人们希望随时随地获得知识、愉悦身心的需求。

  “2009年是中国无线宽带的元年,3G成功推出,手机阅读市场也将进入成熟的拐点。”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总经理戴和忠曾这样说过。

  据《报告》透露,在“数字阅读”中,“手机阅读”使用者64.5%为男性,其中63.5%为18-29岁的年轻人,近九成的手机使用者集中在18-39岁之间。在时间和费用的花费上,总体来看,高中以上学历18-29岁的男性在“手机阅读”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由此可见,“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数字阅读方式,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

  前不久的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是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最近半年使用最多的手机应用服务,使用比率均在50%以上。因此,方正阿帕比常务副总经理郑伟就表示,从图书出版发展趋势来讲,在使用的便捷性和内容获取的容易程度上,毫无疑问手机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传播载体。未来,手机报、手机书都会有非常大的前景。

  三大运营商齐发力

  从目前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运营商由于其依托的用户资源以及对网络资源的控制,在移动阅读产业中占据了优先的主动权。

  中国电信也正在规划并着手开展3G手机阅读业务,2009年 8月13日宁夏电信与新华分社签约合作双方将建立信息发布沟通机制,重点在网络综合信息服务、无线数据增值业务等新媒体领域进行合作,与联通一样,中国电信的产业链整合首先在内容环节入手。未来,也有可能通过终端绑定自由阅读器深入手机阅读业务。

  据《新京报》报道,由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建设的手机阅读基地已经推出了相应的“手机阅读”业务并展开了内部测试。据该测试网站显示,目前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产品已经支持10个品牌的多款手机。

  此前,浙江省人民政府代表与中国移动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中提到,中国移动未来5年在浙江的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并将在两年内投入5000万元,支持浙江手机阅读基地的建设。

  中国联通已经开始探讨、加大手机阅读业务力度。

  运营商在手机阅读上的频繁举措,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已不愿意只扮演一个免费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而是希望在手机阅读上找到合适的盈利点。

  把握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在未来几年,3G普及之后,手机阅读将会开拓出一片独立的新天地。

  由于具有多重优势,未来的手机阅读很可能处于一个比较强势的地位,将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

  业内专家认为,手机阅读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内容的选择权在受众手里,他可以选择看也可以选择不看,可以选择看文字不看图片和影像,也可以选择全部都看,对内容的选择完全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定。所以手机阅读的发展更需要把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