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家电下乡更需家电消费“扫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专家:家电下乡更需家电消费“扫盲”
2009年01月30日 10:56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2月1日开始,“家电下乡”的省市将从14个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范围,并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四项产品纳入下乡行列。不过,与彩电、冰箱(冰柜)、洗衣机、手机等四项下乡产品不同,新增的四个产品将由各省根据当地农村的生产情况、产业状况,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搭配下乡。

  家电下乡再扩容

  自“家电下乡”去年12月1日起在14个省市推行开来后,“家电下乡”工程已成为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商务部、财政部的计划,今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将再次扩容,并向全国推广。

  不仅如此,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四项产品也纳入了“家电下乡”的行列,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对于新增的下乡产品,将由各个省市选择这四个产品其中的两项,和以前四项一起运行“家电下乡”的产品,即形成“4+2”模式。

  按照此前公布的下乡产品最高限额标准,彩电、冰箱(冰柜)、洗衣机、手机分别2000元、2500元、2000元以及1000元,对此,有专家预测,连续4年对这四类产品实施“家电下乡”,可实现产品销售近4.8亿台,拉动消费近万亿元,平均每年可带动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近2.5%。

  4类新品限价年前公布

  按照商务部、财政部的规定,家电下乡产品给予13%的补贴,其中中央出80%,地方出20%,农民在选购电视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产品的时候,最高可省下近千元,不过,对于新增四项下乡产品的限价方案仍未有最后结论。

  对此,万家乐燃气具公司总经理余少言指出,由于信息接受面相对较窄,品牌意识薄弱,加之受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制约,农村市场的消费依然以求廉、求实为主要价值取向,下乡产品的价格不宜太高。

  “现在距离‘家电下乡’工程在全国推广已时日不多,相信具体的下乡产品以及限价年前有望揭晓。”万和品牌部市场部总监李慧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已经在积极筹备相关地区招标工作。

  农村家电消费“盲区”待扫

  不同于彩电、冰箱等大件产品,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对于电脑、热水器等产品的品牌、功能、价格与实用方法等知之甚少。“产品价格是广大农村消费者选购热水器最敏感、最直接的因素,然而热水器品牌、功能和使用方式等因素常常被人忽视。”余少言指出。

  余少言表示,从目前市场热水器价格区间来看,燃气热水器的价格最低两百多元,最高达几千,价格跨度大,产品线丰富,可选择范围大。不过这也使得各个燃气品牌鱼龙混杂,农村消费者很难辨别,这也是农村消费者经常会遇到的“盲区”。

  业内人士指出,在“家电下乡”工程中,由于产品价格较低,相比国外品牌,国内品牌企业在产品品质、外观设计、售后服务上的综合优势更为明显,简单说就是大品牌大保障,这些品牌在售后服务网点基本覆盖到乡镇,能为农村市场的消费者提供快捷的售后服务。 家电消费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家电下乡给农村市场以及家电厂商带来的机遇?面对日益升温的农村家电下乡市场,您建议农村消费者该如何理性选购下乡家电?

  余少言:尽管当前由政府主导,厂商积极推进,家电下乡使得农村家电消费市场不断升温,但是就整体而言,农村家电市场消费环境远不如城市市场,农村的家电消费知识也不够城市市场普及,因此我们主张,厂商在积极推进家电下乡的同时,有必要先进行家电知识的“扫盲”。

  以热水器为例,目前农村热水器市场包括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从使用成本看,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成本上占据明显优势,更经济划算。以广东地区能源价格、气温和用户日常使用热水量为准,以60升的储水式电热水器和8升的燃气热水器为比较对象,试验结果表明,燃气热水器平均下来一年的节省费用基本可以购买一台微波炉。而太阳能热水器自然更加节能环保,但在遭遇阴雨天气及冬天的时候,需要采用电加热补偿。从能源利用角度看,虽然农村电网日趋健全,但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进,农村家庭短时间内会增加了许多用电设备,农村电网用电总负荷也会在较短时间内激增。为缓解这一矛盾,选购热水器建议选择使用其他能源,比如天然气、液化气、太阳能等非电能的产品,不仅节能环保,而且也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要求。

  此外,在农村人们生活规律性不强,农忙和农闲的沐浴时间有明显区别,因此推荐农村消费者使用燃气热水器,因为这种热水器即开即用,不需要预热,保持恒温并且能够持续提供热水,不受沐浴时间的限制,比较适合农村多人的家庭的热水需求。

【编辑:张艳红
    更多IT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