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界首创生物人工气管移植成功 患者恢复正常呼吸

2017年07月13日 1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世界首创生物人工气管移植成功患者恢复正常呼吸
    图为教授崔鹏程介绍情况。 梅镱泷 摄

  中新网西安7月13日电 (梅镱泷 王睿 刘婷婷)一女子因喉颈段气管狭窄长约6厘米,不能口鼻呼吸,生活苦不堪言。近期,该女子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了世界首创生物人工气管移植术。该院耳鼻喉科教授崔鹏程13日向记者介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可重新使用口鼻呼吸。

  6年前,56岁的患者范某因反复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前往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经检查,CT显示喉软骨和气管环大部分被破坏,喉颈段气管狭窄长约6厘米,诊断为“喉气管狭窄,复发性多软骨炎。”

图为崔鹏程教授为患者查看病情。 刘婷婷 摄
图为崔鹏程教授为患者查看病情。 刘婷婷 摄

  据介绍,喉气管狭窄或缺损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将正常部分气道吻合后均能治愈,狭窄或缺损长度超过5厘米时,则无法实施端端吻合,属于世界级难题。国际上最新做法是同种异体移植,即器官移植,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易导致抵抗力下降,易发感染,诱发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

  范某最初采取了保守治疗,只能带着气管套管生活,不能口鼻呼吸,无法正常说话,导致生活苦不堪言。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专家经过4年多研究,首创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移植治疗新技术,即生物人工气管移植手术。该技术将捐献的气管经组织工程和器官保存方法处理,在去除气管黏膜免疫原性的同时保留了软骨活性和软骨环完整性。

  2017年3月,范某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行了新技术一期手术,将处理过的气管埋植在颈部肌肉内使其血管化成活,6月进行了二期手术,将其移植至喉气管狭窄处重建呼吸道。术后CT显示,移植气管软骨环存活,管腔通畅,患者已能经过口鼻呼吸,健康状况良好。

  崔鹏程表示,生物人工气管移植术的研发及临床上的成功开展,是长段气管狭窄或缺损患者的福音。更重要的是,这种去除免疫原性的同时保留主要功能细胞活性的思路,也为其他类似组织器官的移植提供了重要借鉴。(完)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